[发明专利]动态旋流双级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9105.8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8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胡大鹏;刘培启;邹久朋;傅小康;陈仕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B5/00 | 分类号: | B04B5/00;B04B15/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旋流双级 分离器 | ||
1.一种动态旋流双级分离器,包括上机体(12)、分离器主体(27)、主轴(18)、上排分离管(28)、连接端盖(22)、旋转叶轮(3)、轴承支架(13)、上轴承(17)、下轴承(19)、回流管(1)、粉尘收集腔(2)、上隔板(7)、中隔板(6)、下隔板(4)和旋转密封(23);主轴(18)带动旋转叶轮(3),产生离心分离流场和增压;其特征在于:上排分离管(28)固装到连接端盖(22)的外圆,而连接端盖(22)在内圆处固装于主轴(18),再将旋转叶轮(3)固装于上排分离管(28)的下端,使上排分离管(28)能够随主轴(18)并带动旋转叶轮(3)一同旋转;同时,在进料腔(26)和净化气出口腔(8)之间,又增设了一个二次分离收集腔(24),二次分离收集腔(24)的入口是上排分离管(28)的圆周侧向开口,即二次分离重组分出口(25),出口则是增设的回流管(1)的入口端,由该回流管(1)将二次分离重组分和一部分气体导入下面的粉尘收集腔(2)中;
所述的二次分离收集腔(24)、进料腔(26)和净化气出口腔(8)是用上隔板(7)和中隔板(6)将分离器主体(27)上部的长筒空腔进行了二层隔断产生上下排列的共三个腔,上腔为净化气出口腔(8),中腔为二次分离收集腔(24),下腔为进料腔(26);上隔板(7)和中隔板(6)内圆壁面与旋转的上排分离管(28)外圆壁面的旋转缝隙之间,设置迷宫型或其他型式的旋转密封(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旋流双级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上排分离管(28)的底端敞口,在底端外圆上固装旋转叶轮(3),上排分离管(28)的上端与连接端盖(22)的外圆固装,连接端盖(22)的内圆则固装于主轴(18);上排分离管(28)的侧向圆周,对称开有2~10个开口即二次分离重组分出口(25),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圆角矩形;而在连接端盖(22)上,则对称开有2~10个开口即分离管净化气出口(21),其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圆角扇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态旋流双级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分离器主体(27)的壳内,旋转叶轮(3)的上部,固装下隔板(4),下隔板(4)的外圆直径与主体(27)的壳内壁直径相同,内圆直径为旋转叶轮(3)直径的1/3~2/3,下隔板(4)遮挡住旋转叶轮(3)上端的外部区域,使旋流增压后的介质不能回流。
4.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动态旋流双级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旋转叶轮(3)为半封闭式结构,在其下端连接有一封闭圆盘,直径为叶片外径的50~100%,上端有一加强环,叶片处于封闭圆盘和加强环之间,数量为2~30片,对称地固装于该封闭圆盘、加强环和上排分离管28的外圆壁面上;封闭圆盘使流经叶片获得能量后的介质,不会直接向下流,避免与净化后的上升气体接触掺混。
5.如权利要求3任一所述的动态旋流双级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旋转叶轮(3)为半封闭式结构,在其下端连接有一封闭圆盘,直径为叶片外径的50~100%,上端有一加强环,叶片处于封闭圆盘和加强环之间,数量为2~30片,对称地固装于该封闭圆盘、加强环和上排分离管28的外圆壁面上;封闭圆盘使流经叶片获得能量后的介质,不会直接向下流,避免与净化后的上升气体接触掺混。
6.如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动态旋流双级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旋转叶轮(3)上端的加强环,与固装的下隔板(4)紧贴,形成遮挡密封,且下隔板(4)的内径,小于加强环的内径,使经叶片做功流出旋转叶轮(3)的介质,不会再返回旋转叶轮上端中部的入口。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旋流双级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旋转叶轮(3)上端的加强环,与固装的下隔板(4)紧贴,形成遮挡密封,且下隔板(4)的内径,小于加强环的内径,使经叶片做功流出旋转叶轮(3)的介质,不会再返回旋转叶轮上端中部的入口。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态旋流双级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旋转叶轮(3)上端的加强环,与固装的下隔板(4)紧贴,形成遮挡密封,且下隔板(4)的内径,小于加强环的内径,使经叶片做功流出旋转叶轮(3)的介质,不会再返回旋转叶轮上端中部的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连理工大学;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910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