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表面沉积铁+钒+钛+氮化钛的多层混合纳米强化层的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9439.5 | 申请日: | 2014-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1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高原;王成磊;韦文竹;陆小会;张光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35 | 分类号: | C23C14/35;C23C14/16;C23C14/0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罗玉荣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表面 沉积 氮化 多层 混合 纳米 强化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工程技术,具体是一种金属表面沉积铁+钒+钛+氮化钛的多层混合纳米强化层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氮化钛是金属陶瓷,属于硬质薄膜涂层,它能有效提高材料表面硬度、耐磨和耐蚀性,大幅度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因而广泛被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工业、纺织工业、地质钻探、模具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目前,常用的氮化钛薄膜主要制备技术有磁控溅射、弧光离子镀等,磁控溅射制备技术沉积粒子颗粒细小,薄膜致密性好,表面质量优异。但一般涂层较薄,如太厚则与基体产生较大内应力,呈现为与基体结合力差,极易剥落;弧光离子镀技术具有离化率高、沉积速率快和沉积离子能量高等特点,但是在离子镀过程中,靶材会蒸发和溅射出大颗粒物,导致薄膜硬度和表面质量降低,结合力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制备氮化钛薄膜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金属表面沉积铁+钒+钛+氮化钛的多层混合纳米强化层的制备工艺。该工艺利用磁控溅射在金属基材和氮化钛薄膜之间沉积纳米多层混合过渡层,其中因为铁与钒、钒与钛之间,在固态下无限互溶。因此在铁+钒+钛+氮化钛的层与层之间,形成均匀的固溶混合多层纳米结构层,层与层之间的成分平缓过渡,形成合理的成分梯度分布,大大降低了界面间的残余内应力,提高复合涂层的结合力,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强化性能。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金属表面沉积铁+钒+钛+氮化钛的多层混合纳米强化层的制备工艺,是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铁基材料表面依次沉积纳米级厚度的混合过渡层,该层结构为铁+铁-钒+钒+钒-钛+钛+钛-氮化钛的混合过渡层;混合层铁和钒、钒和钛、钛和氮化钛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是混合逐步形成的过渡层,因为依次沉积的原子在固态下可以无限互溶,故其原子存在形式为固态固溶体,最后再复合沉积纳米级的氮化钛强化层,形成结合力良好的多层混合过渡的复合强化层。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金属材料基材放进丙酮和酒精的混合液中进行超声波清洗,取出后烘干;
(2)将金属材料基材固定在炉内的工件架上,工件架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关闭腔室门,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度达到极限值范围时,开启加热系统,加热至所设定的温度;
(3)当腔室真空抽至背底真空时,通入氩气,开启偏压电源,对金属材料基材进行轰击活化清洗;
(4)清洗结束后停止通气体,关闭偏压,继续抽真空,抽至背底真空时,通入氩气至所需工作气压,开启偏压电源;
(5)开启纯铁磁控靶的电源,首先沉积一层纳米级纯铁层;
(6)关闭逐步关闭纯铁磁控靶的电源,开启纯钒磁控靶的电源,在已沉积有纯铁纳米级薄膜上混合沉积一层纳米级钒,此时形成的沉积层是:纯铁+铁-钒+钒的混合层;
(7)此时逐步关闭纯钒磁控把电源,开启纯钛磁控把电源,逐步形成纯铁+铁-钒+钒+钒-钛的混合层;
(8)最后仅仅保持钛磁控靶开启,通入氮气,调整氩氮流量比,在纯铁+铁-钒+钒+钒-钛+钛混合纳米过渡层上沉积氮化钛;
(9)沉积结束后在真空中随炉冷却至60℃以下,取出工件即可。
步骤(1)中所述金属材料基材可以为钢铁材料、有色金属和铸铁;
步骤(3)中所述的轰击活化清洗金属材料基材表面的工艺参数为:极限真空度3×10-4 Pa ~1×10-3Pa,工作气压0.1 Pa~10Pa,负偏压-400V~-800V,清理温度50~500℃,清理时间10 min~30min;
步骤(4)中所述的极限真空度3×10-4 Pa ~1×10-3Pa,工作气压0.4 Pa ~0.8Pa,负偏压-50V~-500V;
步骤(5),(6),(7),(8)中所述的沉积层厚度在50 nm ~100nm。
步骤(8)中所述的氩氮流量比在1:1-4。
本发明的创新点是:利用各种金属原子固溶度概念,寻求无限互溶且本身强度较高的合金元素作为过渡层,采用磁控溅射在金属材料基材表面沉积纯铁+铁-钒+钒+钒-钛+钛混合纳米过渡层,最后沉积氮化钛形成多层混合纳米强化层,此工艺技术形成的过渡层成分梯度分布平缓,残余内应力较小,大大增加了膜基结合强度,最表面的氮化钛层通过过渡层的结合强化作用,增强了与基体的的结合力,可以充分发挥表面氮化钛金属陶瓷薄膜的耐腐蚀、耐磨损、高硬度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94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