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极膜电渗析法生产葡萄糖酸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9498.2 | 申请日: | 2014-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6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冯涛;邓传东;易家祥;李殿红;朱小川;夏崇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59/105 | 分类号: | C07C59/105;C07C5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邹翠 |
地址: | 64400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极膜 电渗析 生产 葡萄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葡萄糖酸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极膜电渗析法生产葡萄糖酸的工艺。
背景技术
葡萄糖酸衍生物是由葡萄糖酸通过一定的化合反应而得到的物质,随着人们生活,营养科学理念的逐步深化,对食品的开发和制造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营养强化剂的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葡萄糖酸衍生物就是其中前景广阔的一类产品。
葡萄糖酸-内酯在食品工业中已被广泛地用作蛋白质(豆腐)的凝固剂、酸味剂、面制品改良剂、pH调节剂、食品保鲜剂和防腐剂等,应用到化工医药、混凝土减水剂和洗涤剂方面。从葡萄糖制取葡萄糖酸的方法有发酵法、氧化酶法、化学催化法和电解氧化法等4种。目前,国内葡萄糖酸衍生物已从过去比较单一的品种发展到现在的多品种,规模已从过去比较低的上千吨年产量发展到现在年产26万吨的水平。这些衍生物大部分都是从原料葡萄糖酸的生产开始,目前已有将双极膜法生产葡萄糖酸替换现在的传统生产工艺,在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方面产生显著效益。
如200910192646.3,名称为“一种葡萄糖酸内酯的生产方法”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葡萄糖酸内酯的生产方法,采用陶瓷膜过滤取代了传统工艺中的滤袋过滤,采用连续流体分离方法取代固定床离子交换和采用反渗透对葡萄糖酸进行浓缩。连续流体分离方法采用的是树脂法,会产生大量含酸废水与废树脂,环境污染大,生产成本高。
文献“双极膜法制备葡萄糖酸工业化生产研究”(《水处理技术》,第37卷第11期)和“双极膜法生产葡萄糖酸的规模化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第38卷第6期),分别报道了采用双极膜法从催化氧化法葡萄糖酸钠料液制备葡萄糖酸的生产工艺。两篇文献均没有对进入双极膜前的葡萄糖酸钠进行预处理,没有控制葡萄糖酸钠料液的指标,导致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极膜电渗析法生产葡萄糖酸的工艺。通过对葡萄糖酸钠原料进行预处理,使预处理后的葡萄糖酸钠指标适用于后续的双极膜电渗析工艺,能达到葡萄糖酸回收率高、能耗低、运行稳定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极膜电渗析法生产葡萄糖酸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葡萄糖酸钠原料先通过袋滤器去除大颗粒的悬浮物,再通过纳滤的方法截留大分子量的污染物,所得的葡萄糖酸钠透过液进入双极膜电渗析膜堆进行循环,回收碱室得到的NaOH和酸室得到的葡萄糖酸;所述葡萄糖酸钠透过液的质量分数为10%-40%,温度为15-50℃,硬度≦30mg/l,悬浮物≦0.5mg/l,电导率为22-30ms/cm,残糖浓度≦0.8%。
所述双极膜电渗析膜堆的盐室溶液电导率低于300ms/cm时,葡萄糖酸钠透过液结束循环。
葡萄糖酸钠的温度过高,会使膜的性能发生改变,导致膜损坏失效;硬度过高会在双极膜电渗析运行过程,在碱室中产生沉淀,导致双极膜电渗析组器流道以及膜堵塞;电导率的大小影响双极膜电渗析运行的效率;残糖浓度是对产品质量控制的要素。本发明通过葡萄糖酸钠的预处理方法,对双极膜法制备葡萄糖酸的生产工艺的上述各参数进行严格控制,使工艺达到最优化,大副提高了电流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提高产品质量。
所述双极膜的极室中用于连接膜组器与膜电极之间的导电介质为Na2SO4,质量浓度为5%,保证电流效率。
所述袋滤器的操作压力为0.3-0.5Mpa。
所述纳滤的操作温度为30-50℃,压力为1.5-2Mpa。
所述的双极膜电渗析过程中,葡萄糖酸钠的流量为50-200L/h,电渗析的效率高。
所述的双极膜电渗析外加直流电压,电压值为100-150V,电流值为80-120A,电流密度小,实现电流效率的最大化。
所述的双极膜电渗析的碱室,碱液的初始浓度为20g/L,保证电渗析的顺利进行,电流效率最高。
所述的双极膜电渗析结束后,碱室的碱液质量浓度为5-8%,酸室的葡萄糖酸质量浓度为25-50%,葡萄糖酸钠反应完全,显著高出传统树脂法产出的葡萄糖酸浓度。
所述的膜堆中,单张膜的有效膜面积为0.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94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