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晶硅引晶装置及其引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50017.X | 申请日: | 2014-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2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周社柱;王锋;侯炜强;张瑾;熊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中电科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28/06 | 分类号: | C30B28/06;C30B29/06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30032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晶 硅引晶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多晶硅引晶装置,包括坩埚(5)、块状原生多晶(3)和碎硅片(2),在坩埚(5)的内表面上均匀地设置有氮化硅喷涂层(4),其特征在于,在坩埚(5)的埚内埚底面上设置的氮化硅喷涂层(4)上活动均布有氮化硅球状颗粒(1),在氮化硅球状颗粒(1)上设置有碎硅片层(2),在碎硅片层(2)上设置有块状原生多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引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氮化硅球状颗粒(1)的直径为0.5-1.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引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氮化硅球状颗粒(1)的直径为0.6毫米或0.8毫米或1.0毫米或1.2毫米或1.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引晶装置,其特征在于,碎硅片层(2)的厚度为10毫米。
5.一种多晶硅引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坩埚(5)的埚内侧面和埚内埚底面上均匀地喷涂氮化硅喷涂层(4);
第二步、当坩埚(5)内的氮化硅喷涂层(4)干燥后,将一些碎硅片作为铺底材料均匀地铺设到坩埚(5)的埚内底面上;
第三步、将氮化硅球状颗粒(1)均布到埚内底面上的作为铺底材料的碎硅片中,并使氮化硅球状颗粒(1)与坩埚(5)的埚内埚底面上喷涂的氮化硅喷涂层(4)接触;
第四步、在作为铺底材料的碎硅片上,缓慢地分批少量地由上竖直往下地撒入更多的碎硅片,直到碎硅片层(2)的厚度达到10毫米后为止;
第五步、在第四步完成的碎硅片层(2)上装入块状原生多晶(3);
第六步、将装好料的坩埚放入铸锭炉中,进行加热、引晶、长晶的生产工艺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中电科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西中电科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001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