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硅太阳电池栅极的铜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51786.1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3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仁;杨黎飞;赵妍;吕卿民;吴晓蕾;余学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1/22 | 分类号: | H01B1/22;H01B13/00;H01L31/022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太阳电池 栅极 导电 浆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硅太阳电池栅极的铜导电浆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导电主体的镍包裹铜纳米颗粒和有机溶剂,所述导电主体的质量分数为70~90%;
所述的镍包裹铜纳米颗粒中镍和铜的质量比为0.05~0.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导电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镍包裹铜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00~4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导电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松油醇、丁基卡必醇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导电浆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作为导电烧结助剂的铜锡合金纳米颗粒,所述的导电主体与导电烧结助剂的质量比为10~2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铜导电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铜锡合金纳米颗粒的组成为Cu6Sn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铜导电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主体质量分数为80%,导电主体与导电烧结助剂的质量比为10:1。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导电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乙酰丙酮铜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与二乙二醇混合得溶液A,将乙酰丙酮镍和十二烷二醇与二乙二醇混合得溶液B;
所述乙酰丙酮铜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摩尔比为1:5~10;
所述溶液A中乙酰丙酮铜的摩尔浓度为0.005~0.2mol/L;
所述乙酰丙酮镍与乙酰丙酮铜的摩尔比为1:3~10;
所述乙酰丙酮镍与十二烷二醇的摩尔比为1~3:1;
所述溶液A与溶液B的体积比为1~20:1;
(2)氮气气氛下,将溶液A加热至190~210℃,保温0.5~1h,调整温度至160~180℃,加入溶液B,保温0.5~2h后,经后处理得到镍包裹铜纳米颗粒;
(3)将步骤(2)制备的镍包裹铜纳米颗粒与所述的有机溶剂混合,研磨后得到铜导电浆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将步骤(2)制备的镍包裹铜纳米颗粒与铜锡合金纳米颗粒混合研磨后,再与所述的有机溶剂混合,研磨后得到铜导电浆料;
所述铜锡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为:
首先,将氯化亚锡、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二乙二醇混合得溶液C,将硼氢化钠与二乙二醇混合得溶液D,将氯化铜与二乙二醇混合得溶液E;氮气气氛下,将溶液C加热到160~180℃,加入溶液D,保温0.5~1h,再将温度降至110~130℃,加入溶液E后保温1~2h,再经后处理得到铜锡合金纳米颗粒;
所述氯化亚锡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摩尔比为2.5~40:100;
所述溶液C中氯化亚锡的摩尔浓度为0.005~0.08mol/L;
所述溶液D中硼氢化钠的摩尔浓度为0.25~2mol/L;
所述溶液E中氯化铜的摩尔浓度为0.025~0.2mol/L;
所述溶液C、D和E的体积比为2.5~20:1~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178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