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贪铜菌及其在金合成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52091.5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9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曲媛媛;沈娥;马桥;刘紫嫣;周豪;张照婧;王经伟;沈文丽;李端行;李会杰;周集体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B22F9/24;C12R1/01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 21208 | 代理人: | 花向阳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贪铜菌 及其 合成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贪铜菌及其在金合成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传统矿石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从而导致矿山的开采力度随之增强。目前世界上矿产资源原矿品位下降严重,嵌布的粒度也越来越小。因此,对于低品位、尾矿以及难处理矿产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成为了目前冶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相比于传统的物化冶金技术,微生物冶金不仅具有过程简单、环境友好无污染等优点,在对低品位矿石中的金属回收、难开发矿石的预处理以及矿区的尾矿污染治理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在目前流行的生物氧化提金技术中,关键步骤是利用微生物还原吸附的络合金粒子,实现变废为宝,该领域正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目前已有较多关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还原Au+/Au3+络合物生成单质金的报道。He等人利用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e可将氯金酸 (HAuCl4)中的Au3+还原为不同大小和形貌的金纳米颗粒;Nangia等对细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的Au3+还原机理进行了考察,认为该还原过程是由依赖于辅酶NADPH的还原酶实现的;Xie等人发现牛血清蛋白可在室温下对Au3+进行还原从而生成纳米金颗粒。然而已有报道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所介导的Au+/Au3+还原反应生成的金颗粒均为纳米级大小 (直径小于200 nm),并不利于实际废水中金的回收,因此获取可直接合成大粒径金颗粒的菌株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Science上一篇报道指出Ralstonia metallidurans CH34 (随后被重新鉴定为Cupriavidus metallidurans)可以将HAuCl4中的Au3+还原为肉眼可见的24 K纯金,首次证明微生物能直接合成金颗粒,但相关研究屈指可数,特别是国内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十分匮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贪铜菌及其在金合成中的应用,该菌株可以催化HAuCl4合成不同形态的金颗粒,在金合成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发明所涉及一株贪铜菌 (拉丁文分类命名为Cupriavidus sp. SHE),所述菌株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 9266,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单位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14年6月4日。所述贪铜菌是革兰氏阴性菌,菌体为短杆状,其16S rRNA基因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为KJ875863。
所述菌株筛选自大连理工大学牛角山泥土样品,菌株的培养条件:LB培养基的组成为NaCl 10 g/L、蛋白胨 10 g/L、酵母粉 5 g/L、pH 7.0;将100 mL培养基于121℃高温高压灭菌20 min,在30℃,150 rpm条件下培养菌株至对数中后期。
所述的一株贪铜菌株应用于金颗粒的合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株贪铜菌分离自大连理工大学牛角山泥土样品,其对金颗粒具有较好的合成能力,该菌株SHE在HAuCl4浓度为0.1-5 mM条件下均能够合成金颗粒,因此该菌株在金合成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附图说明
图1贪铜菌株SHE扫描电镜图片。
图2贪铜菌株SHE的系统发育树。
图3贪铜菌株SHE的在LB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
图4不同HAuCl4浓度下SHE合成金颗粒紫外全波扫描图。
图5贪铜菌株SHE合成金颗粒的透射电镜表征。
图6不同HAuCl4浓度下SHE合成金颗粒的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菌株的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20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