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丙酮的异丙醇废液分离方法及其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54256.2 | 申请日: | 2014-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0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鸣;刘利娟;孙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晶协高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C07C29/80;C07C31/10;C02F103/36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酮 异丙醇 废液 分离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液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丙酮的异丙醇废液分离方法及其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异丙醇和丙酮均是化学溶剂,都是很重要的化工产品和原料,在制药、化妆品、涂料等行业得到广泛运用。在使用过程中,均会产生废液,并且许多厂家会将不同工序中使用不同物质,而产生的废液排放至一起,混合后的废液更加难以分离利用。
目前含丙酮的异丙醇废液,普遍被当做工业垃圾或采用烧掉或采用埋掉被丢弃,也有通过普通蒸馏的方法处理废液,虽然可以去除大部分的丙酮,但仍会有少量残留,无法达到电子行业高纯试剂的要求,因此回收效益不高。
通过普通蒸馏分离异丙醇和丙酮,如要得到纯度较高的异丙醇,则需要去除较多的前馏分,导致异丙醇的回收率很低,如去除的前馏分不足,则会有少量丙酮残留,降低异丙醇的纯度,无法满足电子行业高纯试剂的使用要求。
导致以上两点的问题是因为异丙醇与丙酮的沸点虽然相差26℃,通过普通蒸馏的方法和分离装置无法很好的分离,所以分离效果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丙酮的异丙醇废液分离方法及其分离装置,本发明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并且有效节约能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丙酮的异丙醇废液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配置共沸物,准备环己烷,将环己烷与含有丙酮的异丙醇废液混合均匀,得到共沸物;
步骤2)一段精馏,将共沸物加热至53-54℃,然后进行精馏分离,收集蒸出液体,当蒸出液体中丙酮含量达到标准时,结束一段精馏,得到收集液一,精馏剩余液体为废液一;
步骤3)二段精馏,将废液一加热至64-65℃,然后进行精馏分离,并对蒸发出的液体进行脱水,待脱水结束后,加热温度至68-69℃,收集此温度下蒸发出的液体,当蒸发出的液体中无环己烷时,结束精馏,得到收集液二,剩余物质为废液二;
步骤4)三段精馏,将废液二进行精馏,收集蒸发出的物质,得到异丙醇,完成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环己烷的加入重量公式为:环己烷=废液重量*(废液中含丙酮重量*0.48+废液中含水重量*0.3)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蒸出液体的标准为含丙酮的重量小于0.1%;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液一通过纯水洗涤,然后静置分层,完成收集液一的分离。
一种含丙酮的异丙醇废液分离装置,包括由原料罐、一段精馏罐、二段精馏罐和三段精馏罐依次连接组成;
所述一段精馏罐顶部通过冷凝器一与收集器一管道连接,底部与再沸器一一端和二段精馏塔中部管道连接,所述再沸器一另一端与一段精馏罐 中部下方管道连接;
所述二段精馏塔顶部通过冷凝器二与收集器二和分液器管道连接,所述分液器还与二段精馏塔连接,所述二段精馏塔底部与再沸器二一端和三段精馏塔中部管道连接,所述再沸器二另一端与二段精馏罐中部下方管道连接;
所述三段精馏塔顶部通过冷凝器三与成品罐连接,底部与再沸器和排污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原料罐通过预热器与一段精馏罐中部管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器一与水洗槽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原料罐还与高位罐连接,所述高位罐内包括有环己烷。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器二与高位罐管道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普通蒸馏相比本发明分离提纯的异丙醇纯度能达到电子行业高纯试剂的要求,异丙醇的回收率高。并且过引入另一种物质环己烷,削弱了异丙醇与丙酮之间的作用力,大大提高了分离效率。
同时利用环己烷不溶于水的性质,通过水洗分层,能很好的将环己烷与丙酮分离,并实现该物质的循环利用、节约能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晶协高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晶协高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42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