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机的出线护套以及具有该出线护套的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54269.X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2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邱东霖;李庆;张之元;张小波;王周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2 | 分类号: | H02K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5190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机 出线 护套 以及 具有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机的出线护套以及具有该出线护套的电机。该出线护套包括:护套本体,护套本体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一体结构;出线孔,出线孔开设在护套本体上,且贯通护套本体;出线孔的横切面为长条形,长条形的第一长边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第二长边突出的第一弧形凸起,长条形的第二长边上设置有朝向第一长边突出的与至少一个第一弧形凸起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弧形凸起。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紧固夹紧导线,防止导线与护套之间出现滑动,保护导线在电机中的焊点的安全稳定,使得电机工作更加趋于稳定和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的出线护套以及具有该出线护套的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机一般主要包括定子总成、转子总成、端盖、控制板以及出线护套等核心零部件,电机的导线经出线护套的出线口引出电机外,而出线护套则安装于定子总成的固定位上,并使用端盖将出线护套固定压紧在电机的定子总成上。
如图1和图2所示,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出线护套的上片部分1′和下片部分2′;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出线护套的上片部分1′和下片部分2′结合装配在一起后的装配示意图;如图5所示,出线护套的上片部分1′和下片部分2′将导线10′夹紧后被装配在电机100′中,然后将端盖20′合盖并紧固在电机100′的外壳开口上。图4则是现有技术中的橡胶方口出线护套3′的结构示意图;图5则为现有技术中的橡胶圆口出线护套4′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现有技术中的结合式出线护套与电机装配时的分解图。
然而,目前现有的出线护套一般都存在以下问题:
1.目前传统的出线护套多采用塑料材质制造,因此出线护套的静摩擦系数较低,易出现导线与出线护套间的滑动的情况,造成导线焊点容易钎焊;
2.现有的出线护套使用上下分片式结构,以及凸起21′配合凹槽式的夹紧导线的结构,这样的出线护套会因工艺、装配原因造成上下护套配合不严密、合片时有夹伤导线的风险,而且出线护套与导线之间的接触密封性不良;
3.塑料材质的出线护套的防滑结构(防止导线相对于出线护套而滑动)多是通过凹凸槽挤压导线使导线变形来实现将导线夹紧,而出线护套挤压导线时的应力较集中,因而存在损伤导线的风险,且导线变形处抗弯曲能力下降;
4.使用现有的出线护套安装导线时,需人工仔细调整导线与出线护套的出线槽的相互位置,否则合端盖时会压线、串线;
5.一般塑料材质的出线护套的结构较复杂,使用时对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批量生产时对模具、加工工艺要求高;
6.现有的少量橡胶材质的出线护套无导线入槽引导、增加气密性、提高摩擦力等结构,仅是简单的方口或圆口结构,且局部不能自动实现导线与出线槽位置校正,气密性不良,外部有害物质(水汽等)易侵蚀电机内部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出线护套以及具有该出线护套的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线与出线护套间易出现滑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机的出线护套,包括:护套本体,护套本体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一体结构;出线孔,出线孔开设在护套本体上,且贯通护套本体;出线孔的横切面为长条形,长条形的第一长边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第二长边突出的第一弧形凸起,长条形的第二长边上设置有朝向第一长边突出的与至少一个第一弧形凸起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弧形凸起。
进一步地,第一弧形凸起与第二弧形凸起均具有多个,多个第一弧形凸起等距离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弧形凸起对应于多个第一弧形凸起等距离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长条形的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与两个侧边的相交处通过圆角过渡。
进一步地,护套本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出线护套的卡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42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网风险管理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特高压变电站落点的优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