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终端的交互通讯协议适配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55523.8 | 申请日: | 2014-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32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乾;郭雄伟;诸南敏;荣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未来宽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033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即时通讯 即时通讯服务器 交互通讯 相关信息 协议适配 应用类型 目的端 终端 应用模式 客户端 客户 适配 智能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终端的交互通讯协议适配方法及系统。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先接收来自客户端的即时通讯请求,并确定应用类型;随后再基于所述应用类型来对所述即时通讯请求进行第一处理或第二处理,其中,第一处理为:根据即时通讯请求的目的端相关信息直接或通过WEB服务器来请求即时通讯服务器对所述即时通讯请求予以处理;第二处理为:根据即时通讯请求的目的端相关信息,直接或通过所述即时通讯请求所来自的客户端来请求即时通讯服务器对即时通讯请求予以处理;由此,可实现不同应用模式,例如,基于HTML类型的WEB应用或是基于本地客户端的应用的智能适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即时通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跨终端的交互通讯协议适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XMPP(Extensible Messaging and Presence Protocol)(前称Jabber)是一种以XML为基础的开放式即时通讯协议,是经由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IETF)通过的互联网标准。该协议的数据传输基于XML格式,可扩展性强。与此同时,XMPP的开放性导致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可以使用XMPP,而每个组织使用XMPP的目的不同,侧重点不同,导致XMPP所开发的各种应用形成了各个开发者各自为政的局面,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
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以下简称NGB)的智能电视门户平台的总体系统架构下,需要研制基于XMPP协议的跨终端协同交互设备,通过对XMPP协议进行封装、解析,实现跨终端的协同交互,并支持业务的分屏呈现和跨终端操作。
然而,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NGB上的应用形态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WEB应用模式,而是由基于Android等智能操作系统的本地应用和基于HTML5的WEB应用两种形态,两种应用形态都可能需要XMPP协议来实现应用之间、终端之间的协同工作,但该两种应用形态的机制有很大不同,WEB应用的很多逻辑是由服务器端来完成,而本地应用的操控则由终端来完成。
因此,如何实现两种不同应用形态的交互通讯,实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终端的交互通讯协议适配方法及系统,以便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整合代码,提供简洁、统一的外部接口,实现不同应用模式的智能适配。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跨终端的交互通讯协议适配方法,其至少包括:接收来自客户端的即时通讯请求,并确定应用类型;基于所述应用类型将所述即时通讯请求来进行第一处理或第二处理,其中,第一处理为:根据即时通讯请求的目的端相关信息直接或通过WEB服务器来请求即时通讯服务器对所述即时通讯请求予以处理;第二处理为:根据即时通讯请求的目的端相关信息,直接或通过所述即时通讯请求所来自的客户端来请求即时通讯服务器对即时通讯请求予以处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跨终端的交互通讯协议适配系统,其至少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客户端的即时通讯请求,并确定应用类型;分发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应用类型将所述即时通讯请求分发给htttp处理模块或c2s处理模块;所述htttp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即时通讯请求的目的端相关信息直接或通过WEB服务器来请求即时通讯服务器对所述即时通讯请求予以处理;以及所述c2s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即时通讯请求的目的端相关信息,直接或通过所述即时通讯请求所来自的客户端来请求即时通讯服务器对即时通讯请求予以处理。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跨终端的交互通讯协议适配方法及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模块化设计,制定标准、统一的XMPP协议交互流程。本发明的适配方法通过将XMPP即使交互协议通讯的不同模块(包括mod_http和mod_c2s模块)的协议过程封装、解析,制定了标准且统一的协议交互流程。一方面可以将开发人员从处理不同的应用类型的交互协议逻辑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同程序开发人员各自开发导致的协议交互流程的混乱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未来宽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未来宽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55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虹膜活体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电极加湿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组合式空调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