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IMO中继通信节点间干扰的消除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57378.7 | 申请日: | 2014-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4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江明;侯伟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B7/08;H04B7/15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imo 中继 通信 节点 干扰 消除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MIMO中继通信节点间干扰的消除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是一项运用于LTE、WiMAX、WiFi等通信标准的核心技术,其允许多个天线同时发送和接收多个空间流,并能够区分发往或来自不同空间方位的信号。
在现有的单向中继技术中,半双工模式下的双路连续中继技术可有效提高频谱效率,从而成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系统方案。如图1所示,典型的双路连续中继系统包括一个源节点S,一个目的节点D以及两个固定中继节点R1、R2,由两个中继节点交替进行源信号的接收和转发。从源节点的角度来看,由于可以利用两个中继节点连续传输信号,因而即使目的节点超出其所覆盖的信号范围,也不会因此导致传输中断。
尽管如此,双路连续中继技术仍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即连续中继过程中存在的中继间干扰(Inter-Relay Interference,IRI)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
在解码转发(Decode-and-Forward,DF)中继系统中,一般可在中继节点进行符号检测以消除IRI。然而,在放大转发中继系统中进行IRI抑制更具挑战性。这是因为,在放大转发中继系统中,中继间的干扰及噪声信号往往会被放大,并随着信号一起发送到目的节点,从而降低了系统接收机的信干噪比(Signal-to-Interference-and-Noise Ratio,SINR)。为抑制放大转发中继系统中的IRI,现有方法通常采用部分干扰消除(Partia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PIC)(请参见参考文献[1])、完全干扰消除(Ful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FIC)(请参见参考文献[2])、连续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请参见参考文献[3])等技术以加强信号的检测能力,其中,参考文献[1]为B.Rankov and A.Wittneben,“Spectral efficient protocols for halfduplex fading relay channels,”IEEE J.Sel.Areas Commun.,vol.25,no.2,pp.379-389,Feb.2007;参考文献[2]为C.Luo,Y.Gong,and F.Zheng,“Ful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two-path relay cooperative networks,”IEEE Trans.Veh.Technol.,vol.60,no.1,pp.343-347,Jan.2011;参考文献[3]为J.-S.Baek and J.-S.Seo,“Efficient iterative SIC and detection for two-path cooperative block transmission relaying,”IEEE Commun.Lett.,vol.16,no.2,pp.199-201,Feb.2012。然而,这些方法仅适用于单天线的中继节点,并不能直接应用于采用多天线技术的中继节点,从而使得目前的具有多天线的放大转发中继系统中仍不能很好地消除中继间干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IRI的MIMO中继通信节点间干扰的消除方法及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MIMO中继通信节点间干扰的消除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通过中继节点Ri获取中继节点Ri的发射波束赋形向量ti,以及通过中继节点Rj获取中继节点Rj的发射波束赋形向量tj;
步骤B:通过中继节点Ri结合发射波束赋形向量ti处理获取中继节点Ri的接收波束赋形向量ci,以及通过中继节点Rj结合发射波束赋形向量tj处理获取中继节点Rj的接收波束赋形向量cj;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未经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73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插入告警帧的掉电告警实现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发射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