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收割机扶禾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58223.5 | 申请日: | 2014-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7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何嘉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嘉俊 |
主分类号: | A01D65/00 | 分类号: | A01D65/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00036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割机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割机,尤其涉及一种收割机扶禾机构。
背景技术
原有半喂入收割机的扶禾板中,链条带动扶禾指由上向下运行中在上端设有扶禾指收折进入扶禾板中的机构,扶禾指在下端折出扶禾板再从下向上扶禾,构件多,不利于提高运行速度和工作效率,原链条带动扶禾指的扶禾指导向块下方的尾部在上置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扶禾机构中,折弯运行时凸出一段圆弧轨迹,扶禾上盖板上要构建容纳这段突出的圆弧轨迹,制造难度大,不适合扶禾指不收折和不伸出,也不适合运行速度可提高的工作状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扶禾指加长,可扩大工作范围,扶禾指在扶禾运行中不收折,可减少构件,提高运行速度的收割机扶禾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收割机扶禾机构,包括左扶禾机构和右扶禾机构,左扶禾机构和右扶禾机构均包括盖板以及设置在盖板内的环形传输带、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左折弯导向轮和右折弯导向轮;
所述盖板上部向后弯折,所述左折弯导向轮和右折弯导向轮安装在盖板折弯部位下的两侧;所述主动带轮安装在盖板的顶部,从动带轮安装在盖板的底部,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轴线与左折弯导向轮的轴线垂直;
所述环形传输带依次绕过主动带轮、左折弯导向轮、从动带轮和右折弯导向轮,所述环形传输带的外圆周上均布设有多个扶禾指;
左侧的盖板和右侧的盖板相对应的侧壁分别设置通槽,左侧的扶禾指和右侧的扶禾指伸出对应盖板的通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传输带的外圆周上均布固定设置安装座,所述扶禾指的一端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座插入扶禾指的安装孔内。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座上和扶禾指设置安装孔的一端对应设置锁销孔,锁紧销插入扶禾指设置安装孔的一端上的锁销孔和安装座上的锁销孔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左侧的盖板和右侧的盖板均由上盖板和下盖板组成,上盖板的上表面和下盖板的下表面分别拉伸形成一凹槽,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的凹槽的两侧外形成扶禾指运行轨迹,上盖板的凹槽与下盖板的凹槽贴合形成安装结合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改进方案,该机构还包括从动带轮调节机构,所述从动带轮调节机构包括张紧调节固定板、调节动板、调节螺杆和紧固螺栓,所述张紧调节固定板固定在下盖板上,所述张紧调节固定板上设置条形孔Ⅰ,从动带轮安装轴穿过条形孔Ⅰ和调节动板并与调节动板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动板上设置条形孔Ⅱ,所述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在张紧调节固定板上并穿过条形孔Ⅱ,所述调节螺杆与从动带轮安装轴垂直并穿过张紧调节固定板和调节动板,所述调节螺杆与张紧调节固定板形成径向可转动且轴向固定配合,所述调节螺杆与调节动板螺纹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盖板的内侧设置有将秸秆向中间集中的导向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扶禾指设置安装孔的一端的上侧和下侧具有导向块,所述扶禾指上的导向块与运行方向对应的侧端面和该扶禾指与运行方向对应的侧端面在同一平面上, 扶禾指上的导向块与运行方向对应的侧端面和该导向块的另一侧端面相对安装座为对称面。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环形传输带采用高强度纤维线芯带棱面的传动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扶禾指加长,可扩大工作范围,扶禾指在扶禾运行中不收折,可减少构件,提高运行速度;如果同时改善拨禾的工作范围和质量,收割机便可更高效的工作运行。
2、将该收割机扶禾机构运用于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时,该扶禾机构可缩短收割作物进入滚筒的转移输送距离,进入滚筒的穗部整齐有序,简化联合收割机的传动链,降低收割机重量,从而减少整机的能源消耗。
3、将该收割机扶禾机构运用于穗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时,该扶禾机构可实现准确的收割作物穗部,使进入脱粒滚筒内的叶片、茎杆大幅降低,减少机器传动链的长度和滚筒的体积,从而减少机器的能耗和机器的重量。
4、该机构中的扶禾指在扶禾指转向时运行轨迹的法向变化不大,盖板制造工艺简单,便于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扶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扶禾机构解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扶禾机构去掉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环形传输带与扶禾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从动带轮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嘉俊,未经何嘉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82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银花仿野生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利用伐桩机械对毛竹林进行施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