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浮岛沉淀式IBR生物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59946.7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0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章北霖;王小涛;石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芳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淀 ibr 生物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岛沉淀式IBR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1)、相对于其他传统工艺,如A2O、氧化沟工艺,IBR工艺(连续流一体化间歇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水量大时存在的缺陷是:激波传质器数量较多,相应的曝气泵过多,结构分散,存在安装、管理、维护保养难度大等问题,曝气管管线较长且复杂,水头损失大,能耗较高。
2)、IBR生化工艺将三相分离器和沉淀器结合使用,通过分步作用,实现两次水污分离,最大限度保证悬浮颗粒去除效果,但IBR工艺中三相分离器和沉淀器是独立分开的,且有相应沉淀单元土建部分,但因其三相分离器的特殊构造,底部存在无用空间,浪费池容。
3)、生物反应器排泥方式大多为沉淀后在池子某一方向排泥,属于局部排泥,并且在处理规模过大时,采用底部排泥管排泥会导致均匀性不够。
4)、常规污水处理厂反应池的进水方式是:污水通过导流管道或者导流沟渠进入反应池,污水是由一处或者某几处进入反应池的。使得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反应池进水不均匀,需要在反应池内混合较长时间,增加了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能量消耗,影响了污水厂的运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浮岛沉淀式IBR生物反应器,它使IBR工艺的规模适应力变强,并达到设备安装管理和保养维护方便、曝气池内曝气均匀的目的;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沉淀器的灵活运用,并节约土建成本,同时可实现均匀排泥;在分离效率和截固率高的IBR三相分离器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三相分离器,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节省土建单元、节省池容、实现模块化的安装。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反应器、生物反应区、沉淀区、上平台、布水井、曝气泵台、支撑柱、密闭式集泥井、辐射式丁字型集泥管、排泥管、潜污泵、曝气管、激波传质器、潜水搅拌机、蜂窝斜管、角钢、三角堰、出水管、悬挂模块式三相分离器、进水管、放空管和半放空管,反应器中央设置有生物反应区,生物反应区内部均匀布设潜水搅拌机,生物反应区的四周设置有沉淀区,进水管的一端穿过沉淀区与曝气泵台连接,进水管的另一端下部设置有放空管,生物反应区的中央上部设置布水井,布水井的上端中心设置有上平台,上平台的四角下部均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下端中心设置有密闭式集泥井,密闭式集泥井的下部两侧对称设置有辐射式丁字型集泥管,密闭式集泥井的侧方上部设置有排泥管,曝气泵台上设置有潜污泵,潜污泵通过曝气管与激波传质器连接,沉淀区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三角堰,右侧三角堰的右侧下部设置有出水管,两侧三角堰的下部均设置有蜂窝斜管,蜂窝斜管的下部设置有角钢,左侧角钢的下部设置有半放空管,半放空管的下部设置有悬挂模块式三相分离器。
所述的浮岛沉淀式IBR生物反应器的平面形式为正方形、长方形与圆形。
所述的布水井井深为1.5-2.5m,污水由井下部进入,上部四周辐射式流出,均匀进入生物反应区,为反应区生物脱氮除磷提供了良好的流态条件。
所述的反应器的生物反应区位于中间部位与沉淀区下部,生物反应区的高度为5-6m,为IBR生物脱氮除磷提供了合理空间。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使IBR工艺的规模适应性变强,处理规模可达1000m3/d至10000m3/d以上。
2)、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岛采用一体化构造,上部辐射式污水布水井,可将污水均匀分布到曝气区,向反应区四周的沉淀区辐射流,为曝气区生化反应创造良好的水流条件。下部集散式集泥管道系统,可实现均匀集泥。中间的曝气泵台,将反应区的曝气泵全部集中在反应区中央,方便进行电路布置与集中控制,便于设备安装与检修保养。
3)、生物反应区点阵式激波传质射流曝气方式,保证了曝气区的均匀曝气效果,避免了曝气不足或过度曝气的情况。
4)、浮岛式沉淀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沉淀器的灵活运用,并节约土建成本。
5)、IBR悬挂模块式三相分离器: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节省土建单元、节省池容、形成模块化的设备,可现场组装,降低安装难度,节约成本。
6)、发明了单池连续流间歇曝气矩阵运行方式,营造了好氧、缺氧、厌氧生物反应环境,有效实现了污水的脱氮除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芳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芳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99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