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复合菌种的微生物菌肥防治苹果花脸病毒病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60327.X | 申请日: | 2014-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6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刘镇;李丙智;李永焘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镇 |
主分类号: | A01C21/00 | 分类号: | A01C2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轩 |
地址: | 721100 陕西省宝鸡***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复合 菌种 微生物 菌肥 防治 苹果 花脸 病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树病害农业防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复合菌种的微生物菌肥防治苹果花脸病毒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苹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出口水果,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然而,病害却严重制约着我国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苹果病毒病是影响我国苹果生产的突出问题。据调查,全国各地已有大量苹果树感染病毒病,带毒株率已高达60%~80%,一般减产30%~45%。一些主栽品种已普遍潜带,成为苹果生产的一大隐患,特别是病毒性花脸病引起的危害极为严重。发病地区苹果产量和品质下降,所结果实基本变为非商品果,也给广大果农朋友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生产有机、绿色、无公害苹果产区,寻找生物防治苹果花脸病毒病的有效措施,对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增加果农收入,推进苹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苹果锈果病症状有3种:锈果型,出现5条深绿色水渍状病斑,与心室相对,断续,后呈茶褐色,木栓化;花脸型,成熟果红绿相间,着色部位突出,果面凹凸不平,呈“花脸”状;复合型,果面有黄绿色斑块,边缘不整齐,既有锈斑,又有花脸型。在生产中,花脸型和复合型比较普遍,可见防治苹果花脸病毒病意义极大。
生产中防治病毒病的主要方法一是严格检疫,但病毒病在苗期看不清,检测也不方便。并且我国苹果育苗体制以一家一户为主,自繁自销,苗木销售一般不检疫。可见,这种苗木检疫的防治方法在生产中没有发挥作用。二是在果园发现病株坚决刨除,花脸病毒病树一般在果园等到树龄达到7-8年生开始结果后才能看清,但这时树已成形,树冠偏大,病毒树通过根系、修剪、 施肥、浇水等管理环节已经传给周围树体,果园植株已普遍带毒,有些果园越挖带病树,剩余树表现越严重,只有把果园大部分树挖完,才能控制病毒病,果园几乎没效益了,因此这种方法也是行不通的。三是药剂防治,目前有报道,对锈果病株(花脸病树),可涂刷四环素50万单位,或农用(鲁用)链霉素150万单位液。但生产中没有效果。四是建立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我国苹果育苗体制以一家一户为主,目前无法建立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可以说生产中几乎没有无病毒苗木。综上所述,现阶段中并没有一种可以很好防治苹果病毒病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复合菌种的微生物菌肥防治苹果花脸病毒病的方法,基于多种复合菌种来防苹果花脸病毒病,既有肥效,又有药效,而且不增加防治成本,为绿色、有机苹果生产在防治苹果花脸病毒病方面找到了新途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复合菌种的微生物菌肥防治苹果花脸病毒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
1)于当年9~10月份,在苹果树树冠外围垂直投影处挖宽、深分别为30~40cm的环状沟,将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肥料施入环状沟内后掩埋,其中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肥料用量为4~8kg/株;
2)在次年春季苹果树开花前,按体积比计,将木美土里果树生物盾用水稀释30~40倍后灌根系,其中木美土里果树生物盾用量为2~4kg/株;
3)在次年春季苹果树落花后15~20天,按体积比计,将木美土里果树生物盾用水稀释30~400倍后喷雾一次,成雨淋状。
所述的步骤1)在施肥时,还将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肥料与硅钙镁钾肥混合使用,其中每株使用硅钙镁钾肥1~2kg。
所述步骤2)的灌根系时,是用包括A、B液的1套木美土里果树生物盾兑水,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A、B液在使用前混合,混合后30分后开始使用,8小时内使用结束。
所述步骤3)的喷雾时,是用包括A、B液的1套木美土里果树生物盾兑水,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A、B液在使用前混合,混合后30分后开始使用,8小时内使用结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镇,未经刘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03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元器件散热结构
- 下一篇:具有快速散热效果的粘贴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