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溞驯化方法及利用水溞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0398.X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5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蓝志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志娟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C02F3/3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9 | 代理人: | 黄洋;盖军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市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驯化 方法 利用 水体 进行 生态 修复 | ||
1.一种水溞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水溞置于培养液中进行培养,逐渐改变培养液的温度和/或提高培养液中的有毒物质的浓度,直至培养液的温度达到预定极限温度和/或培养液中的有毒物质的浓度达到预定最高浓度,完成水溞的变温驯化和有毒物质耐受性的驯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溞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水溞分成多组,对不同组的水溞利用不同的有毒物质进行驯化,所述水溞驯化完成后,再将不同组的水溞进行交叉繁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溞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液中投放有特定微生物,所述特定微生物可在所述水溞肠道内与水溞共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水溞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水溞置于培养液中进行培养,预定时间后,将培养液的温度按同一趋势改变预定温度;
B:重复A步骤,直至培养液的温度达到预定极限温度;
C:保持培养液的温度不变,预定时间后,向培养液中投放有毒物质,使培养液中的所述有毒物质的浓度增加;
D:重复C步骤,直至培养液中所述有毒物质的浓度达到预定最高浓度,完成水溞的驯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溞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步骤中,首先将水溞捞出并放置在辅助培养液中培养预定时间,再将水溞捞出并放置到A步骤中所述的培养液中,然后重复A步骤;所述辅助培养液的温度处于8~25℃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溞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步骤中,当培养液的温度达到预定极限温度后,将水溞在该温度条件下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一定时间后,再执行C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溞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步骤中,在向培养液中投放有毒物质的同时,向培养液中投放适当浓度的微囊藻毒素-LR。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溞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藻毒素-LR的浓度为其与水溞相对应的半致死浓度值LC50的45%以内;培养液中所投放的有毒物质的浓度保持在其与水溞相对应的半致死浓度值LC50的45%以内。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溞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步骤中,首先将水溞捞出并放置在辅助培养液中培养预定时间,再将水溞捞出并放置到C步骤中所述的培养液中,然后重复C步骤;所述辅助培养液中不含有所述有毒物质,或者所述辅助培养液中所述有毒物质的浓度低于C步骤中所述培养液中有毒物质的初始浓度。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溞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步骤中,当培养液中所述有毒物质的浓度达到预定最高浓度后,将水溞在该温度及有毒物质浓度的条件下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使水溞繁殖数代后,完成水溞的驯化。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水溞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水溞置于培养液中进行培养,预定时间后,向培养液中投放有毒物质,使培养液中的所述有毒物质的浓度增加;
B:重复A步骤,直至培养液中的所述有毒物质的浓度达到预定最高浓度;
C:保持培养液中的所述有毒物质的浓度不变,预定时间后,将培养液的温度按同一趋势改变预定温度;
D:重复C步骤,直至培养液的温度达到预定极限温度,完成水溞的驯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溞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中,在向培养液中投放有毒物质的同时,向培养液中投放适当浓度的微囊藻毒素-LR。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溞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藻毒素-LR的浓度为其与水溞相对应的半致死浓度值LC50的45%以内;培养液中所投放的有毒物质的浓度保持在其与水溞相对应的半致死浓度值LC50的45%以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溞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步骤中,首先将水溞捞出并放置在辅助培养液中培养预定时间,再将水溞捞出并放置到A步骤中所述的培养液中,然后重复A步骤;所述辅助培养液中不含有所述有毒物质,或者所述辅助培养液中所述有毒物质的浓度低于A步骤中所述培养液中有毒物质的初始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志娟,未经蓝志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039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烟碱金黄指突水虻品种的强化方法
- 下一篇:银杏观赏品种定芽增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