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双向通讯锁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60566.5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1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章少山;赵梦雅;昌兴艳;王鹏程;李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E05B63/14;E05B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3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双向 通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双向通讯锁。
背景技术
由于机械锁存在着许多的密码可见、易复制、操作不可控等隐患,无法保证通信光缆交接箱、基站设备箱、电能表箱、计量柜内设备的安全,通信、电力设备损坏、被盗的情况时有发生。电子锁作为新型的锁具产品,具有密码保护、不可复制、操作可控等优势,但目前市面上的电子锁,都是锁具上装有供电装置或电池,由于通信光缆交接箱、基站设备箱、电能表箱、计量柜大多安装在室外或者环境比较差的比方,这样就容易对电池造成损害,出现漏液、损坏等情况,更重要的是通信公司的通信光缆交接箱、基站设备箱、电力企业的电能表箱、计量柜中,安装着通信光缆、通信设备、交换设备、电能表、互感器、电压计时器等重要设备和装置,电子锁的供电装置、电池等十分容易对这些设备产生影响,造成设备损坏、故障、计量不准确的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电子锁存在容易对电池造成损害,出现漏液、损坏等不足之处,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记忆功能、锁内无源、使用寿命长的电子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一种智能双向通讯锁包括锁体、钥匙以及设置器,其中:
锁体具有第一微控制器、线圈以及锁点,第一微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电磁铁,锁点设于电磁铁的磁力作用范围内;第一微控制器接有第一插座;钥匙具有第二微控制器、存储模块、时钟模块以及电池,第二微控制器接有插头,并通过该插头经锁体的第一插座与第一微控制器进行通讯连接;电池为钥匙的工作电源,还通过插头及第一插座连接锁体的用电部件;第二微控制器接有存储模块及时钟模块;设置器具有微控制器和第二插座,微控制器与第二插座相连,该第二插座与钥匙的插头匹配;第一微控制器、第二微控制器及设置器内部分别集成有通讯模块。
所述钥匙中的第二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还设有声光指示装置。
所述锁体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两端部可伸缩的上部锁舌及下部锁舌、设于壳体中部可伸缩的中部锁舌以及磁力卡具,该磁力卡具中具有通电线圈和两个相斥设置的永磁铁,其中一个为静端,另一个为动端,动端在常态下处于上部壳体的卡槽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锁体结构框图;
图2为锁体电路原理图;
图3为锁体控制流程图;
图4为钥匙控制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中钥匙结构框图;
图6为钥匙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智能双向通讯锁广泛应用于通信光缆交接箱、基站设备箱、电能表箱以及计量柜等重要设施中,包括锁体、钥匙及设置器三部分,通过流程化、系统化的操作,制定通信设备、计量装置检查、更换的现场工作计划,设定智能电子锁的操作权限和操作时间。
如图1、2、4、5所示,锁体具有第一微控制器U1、线圈以及锁点,第一微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电磁铁,锁点设于电磁铁的磁力范围内;第一微控制器U1接有第一插座J1;钥匙具有第二微控制器U4、存储模块U3、时钟模块U5以及电池,第二微控制器U4为钥匙的控制核心,接有插头J2,并通过该插头J2经锁体的第一插座J1与第一微控制器U1进行通讯连接;电池为钥匙的工作电源,还能通过插头及第一插座J1连接锁体的用电部件;第二微控制器U4接有存储模块U3及时钟模块U5;设置器设有第二插座,设置器通过该第二插座与钥匙的插头插接,并与第二微控制器U4通讯。
所述钥匙中的第二微控制器U4的输出端还设有声光指示装置,以方便操作者。
本实施例中第一、二微控制器U1、U4采用飞利浦LPC922,其内部集成有存储模块及通讯模块;声光指示装置分别为蜂鸣器及LED;工作电源采用3.6V的电池。
将钥匙与设置器插接,即将钥匙的插头插入第二插座内,此时钥匙中的第二微控制器与设置器中的微控制器可以进行通讯。
钥匙接收设置器指令,即第二微控制器接收到微控制器发来的指令。
设置器接收上位机发来的操作指令执行写入数据,即设置器中的微控制器与上位机进行通讯,接受上位机的数据,将数据传给钥匙中的第二微控制器,第二微控制器根据数据进行相应的写入操作,如密码、校验码等;所述上位机为PC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05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