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笔式神经系统检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64360.X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6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陈轶卉;盛敏杰;王为珍;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7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系统 检查 | ||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笔式神经系统检查器,具体讲它是一种医用瞳孔对光反射及痛觉检查一体便携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神经系统检查要求详细准确,其步骤繁多,涉及检查的器械较多,其中包括:叩诊锤(检查反射)、瞳孔检查手电筒(观察瞳孔大小)、眼底镜(观察眼底)、大头针(痛觉检查)、棉签(触觉)、盛有冷热水的试管(温度觉检查)、音叉(振动觉及听力检查)。因此,对于医生来说携带非常不便,尤其是会诊及急救时。其中,对于痛觉检查,长久以来一直依靠大头针或者细针来轻刺患者皮肤进行检查。但是,因检查医生手法轻重区别较大,尤其是对于那些早期脊髓后索病变患者来说,痛觉减退往往并不十分明显,因缺乏精确定量检查方式,使得目前的检测方式并不能客观反映患者的早期病变情况,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另外,传统的刺针携带不变,并反复应用多人多部位,存在这潜在的交叉感染皮肤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可能。因此,研发一种能够精确量化针刺强度并能将其他相关检查相对集中的检测工具,有着非常实用性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于克服和避免已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新型笔式神经系统检查器。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笔式神经系统检查器:包括一笔式控制体和脉冲发生器,所述的脉冲发生器包括中控单片机、供电模块、脉冲发生模块,所述的脉冲发生模块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的笔试控制体上,所述的笔试控制体上有控制脉冲发生器输出量值的人机交互式模块。
作为一种优选:人机交互式模块与脉冲发生器之间是有线或无线连接方式。
作为一种优选:人机交互式模块上有LCD显示电路。
作为一种优选:人机交互式模块上有调节档。
作为一种优选:调节档有轻、中、重3种脉冲强度的输出控制档位。
本发明以发射电脉冲模拟针刺感,形成简单多功能检测工具。本发明的痛觉检查采用可控可调微电脉冲式电刺激发生器,设定3等级强度电刺激,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对痛觉敏感程度等个体差异,选择轻、中、重度,通过精确的脉冲方式,使得针刺强度准确量化,使神经科医生能够检查患者痛觉的细微变化,包括痛觉减退、敏感以及消失。另外,避免了传统的接触患者皮肤的刺针引起的潜在的交叉感染及刺破皮肤可能的可能。是一种实用性、针对性、精确性非常高的价格实惠的新型医疗检查器械。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实用性强,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笔式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电路模块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检测器整体电路模块包括中控单片机、供电模块A、脉冲发生模块B以及利于用户操控的人机交互模块C;脉冲发生模块B中负高压脉冲信号输出端连接到笔式控制体4的笔尖1上。
供电模块A包括:一交流转直流降压电路,用以将220V市电转为适合该刺激仪使用的电压;一蓄电池;一保护隔离电路,所述的交流转直流降压电路和蓄电池输出端经该保护隔离电路为该刺激仪供电;一电池管理电路,所述的蓄电池和保护隔离电路与该电池管理电路连接。脉冲发生模块B通过板桥隔离和驱动电路连接场效应管脉冲放大电路,再经过升压整流稳定脉冲后产生负高压脉冲信号输出。中控单片机、供电模块A、脉冲发生模块B三者合并称为脉冲发生器。该脉冲发生器整体电路用灌封胶灌封成一体。
如图1所示,所述的人机交互模块C安装在笔式控制体4内,包括:一遥控操作电路用于与所述的中控单片机通过无线收发器5进行无线连接,无线收发器靠安装在笔式控制体4的3V电池6供电,人机交互模块C还有一LCD显示电路,该LCD显示电路与所述的遥控操作电路连接,LCD显示器3辅助用于显示用户使用状态。所述遥控操作电路包括一调节钮2,所述的调节钮2设有三个调节档,从而控制B部分脉冲发生模块电路中负高压脉冲信号输出端的输出强度,设定3等级强度电刺激,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对痛觉敏感程度等个体差异,选择轻、中、重度,通过精确的脉冲方式,使得针刺强度准确量化,使神经科医生能够检查患者痛觉的细微变化(包括痛觉减退、敏感以及消失)。另外,避免了传统的接触患者皮肤的刺针引起的潜在的交叉感染及刺破皮肤可能的可能。当然所述的遥控操作电路也可以换成有线操作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未经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43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温度测量精度的方法
- 下一篇:洗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