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彩陶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64449.6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0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汤小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小丽 |
主分类号: | C04B33/32 | 分类号: | C04B33/3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545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彩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器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黑彩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千百年时光流转,有一种生命,在洗尽铅华的漫长繁衍中,孕育了中华大地上一方泥土中的文化瑰宝——黑陶。一代代匠人为此孜孜不倦,世代相传。
陶文化的发展,书写着华夏历史文明的光辉篇章。位于华夏历史文明发祥地中的沁阳市,史称伊耆封疆,商幾旧地,河朔名邦,今系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地理部认定的“千年古县”。在这片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文化沃土上,孕育出了陶器光彩夺目的烧造技艺。
陶器的发明象征人类的文明,是农耕文化发展的阶段。陶器不是中国独特的发明,其起源是多元的,是农耕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灿烂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有红陶、灰陶、白陶、彩绘陶、黑陶和釉陶等系列。黑陶的变化代表着人类的进步史。
黑陶是精致黑色的陶器,黑陶以装饰简朴、造型端庄优美、质感细腻有润泽、光泽沉着典雅的特色而独领风骚,是中华名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孕育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原始黑陶是先民们实践活动的巅峰之作。它的制作工艺先前是在陶土中加入木柴碳化而显黑色,历史上黑陶就是在黄河中下游一带。而沁阳黑陶历史上就非常有名,其他地方的的黑陶都已断代,而沁阳黑陶在即将断代时重新挖掘恢复,烧选技术历来就很成熟。
但是黑陶密实度低,透气性太大,太过透水,用俗语说就是太“粗”,使得其基本上丧失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进行烧制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在原来基础上又发明更好的新技术,提供一种黑彩陶的制作方法,让陶质地更加坚硬,窑变更加独特,艺术价值更高,收藏性更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黑彩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料是用神农山脚下沉淀千年的老土,所述老土含铁比例大,粘性好,含微量元素丰富;首先按照传统的烧制黑陶技术,先经过柴窑烧制将选料烧成黑陶,先将选料烧至800℃-900℃,待温度降至500℃左右进行渗碳窑变,之后待温度降至40℃以下后开窑、出窑;然后放入气窑里面进行第二阶段烧制,在气窑中首先将温度升高到900℃,然后通过高上低下的升温方法一点点往上升温,先上升10℃维持20-40分钟,降低5℃之后维持20-40分钟,再次升温10℃维持20-40分钟,之后降低5℃维持20-40分钟后再次升温,依次循环直至烧到1200℃,关闭气源,待温度降至100℃以下开窑,然后降至50℃以下出窑,得到黑彩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运用柴窑烧和气窑烧的结合,在柴窑和气窑两种烧出的窑变效果及温度的突破,从原来的800-900℃的温度突然到1200℃。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进行正常的黑陶烧制技术,先经过柴窑烧制将选料烧成黑陶,先将选料烧至800℃-900℃,待温度降至500℃左右进行渗碳窑变(在陶土中加入木柴碳化使得陶土显黑色),之后待温度降至40℃以下后开窑、出窑;然后再放入气窑里面进行第二阶段烧制;第一阶段为传统的黑陶烧制技术;在第二阶段,即气窑烧制过程中,烧窑方法非常讲究、非常严格,在气窑中首先将温度升高到900℃,然后通过高上低下的升温方法一点点往上升温,根据实际情况每上升10℃,降低5℃之后再次升温,直至烧到1200℃,关闭气源,待温度降至100℃以下开窑,然后降至50℃以下出窑。本发明的方法采用两阶段烧制,更重要在第二阶段逐渐烧至900℃以上(1200℃)是历史的一种突破,通过将传统烧制方法和现代科学烧制方法结合,通过高上低下的升温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黑陶的缺陷,收缩比例达到20%,使得烧出的器物质地坚硬,声音清脆,色泽犹如青铜色,烧出的黑彩陶密度更高,质地更加坚硬,声音更加清脆、外观色泽更加漂亮,更具有窑变效果,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小丽,未经汤小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44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