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室内提高菲律宾蛤仔体内DHA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4965.9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5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殷旭旺;陈鹏;黄友谊;刘钢;闫喜武;陈晓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洋大学;殷旭旺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曲宝威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提高 菲律宾 体内 dha 含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室内提高菲律宾蛤仔体内DHA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菲律宾蛤仔目前是贝类养殖的重要品种,产量每年可达300多万吨。蛤仔体内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以DHA最为重要;目前,DHA含量是衡量菲律宾蛤仔营养价值的重要标准。近岸滩涂养殖及工厂化培育的蛤仔,由于受食物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体内DHA含量通常较低,约占总脂肪含量的3%左右。通过在室内暂养过程中投喂富含DHA的鱼油胶囊或等鞭金藻,可以实现在短时间内(1个月)提高蛤仔体内的DHA含量,但成本相对较高,且营养强化效果不明显,通常仅仅能提高DHA含量至5~7%。此外,一些依赖从贝类体内提取天然DHA而制作保健品原料的方法和工艺,也同样要求提取对象体内有较高含量的DHA。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成本低、效果明显的在室内提高菲律宾蛤仔体内DHA含量的方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在室内提高菲律宾蛤仔体内DHA含量的方法,步骤如下:
⑴、将菲律宾蛤仔采集后移至室内,按照40~50 kg/m3的密度在池中暂养,暂养水温为16~20℃,盐度28~34‰,光照2500~3000lx,室温15~18℃,并且连续充气;蛤仔的饵料选用密度为400亿细胞/克的海洋微绿球藻藻膏,投饵量为5克藻膏/1000克蛤仔/每天,每天全池换水1次;投饵时,将微绿球藻藻膏放置于200目尼龙网带内,缓慢揉搓使之充分溶于海水中,再全池均匀泼洒;
⑵、暂养2~3天后,开始对蛤仔进行周期性干露处理,于每天上午6~7点开始投饵,投饵量为5克藻膏/1000克蛤仔,投饵3 h后将蛤仔从水中捞出进行干露,干露持续时间为8~10 h;干露条件为阴暗、潮湿、温度控制在15~18℃之间,且每隔3~4 h用海水将蛤仔表面淋湿;干露结束后,将蛤仔放回新换的海水中,并且不再投喂饵料;次日上午6~7点再开始投饵,并重复以上操作过程;蛤仔周期性干露的持续时间为30天。
本发明的在室内提高菲律宾蛤仔体内DHA含量的方法,简便易行且应用成本较低的,可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菲律宾蛤仔体内DHA含量的方法,处理后的蛤仔营养成分中DHA的比例大幅提高,进而增加了蛤仔本身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价值。
利用本方法提高菲律宾蛤仔体内DHA含量效果明显,优势突出,蛤仔体内DHA的含量可提高至原来的3~4倍。
具体实验数据如下:
(1)在大连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学实验室,规格为2 cm的蛤仔,处理前菲律宾蛤仔总脂肪含量为6.23~6.78 %(占软体部干重的百分比),其中DHA占总脂肪含量的3.03~3.47 %,于以上室内条件下,周期性干露处理30天后,蛤仔总脂肪含量为6.43~6.61 %,但DHA含量提高为10.77~11.23 %,提高了约3.5倍。
(2)在大连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学实验室,规格为5 cm的蛤仔,处理前菲律宾蛤仔总脂肪含量为6.01~6.23 %(占软体部干重的百分比),其中DHA占总脂肪含量的3.23~3.60.%,于以上室内条件下,周期性干露处理30天后,蛤仔总脂肪含量为6.18~6.37 %,但DHA含量提高为10.03~10.23 %,提高了约3倍。
具体实施方式
1、将菲律宾蛤仔采集后运输至室内,按照40~50 kg/m3的密度暂养于水泥池中。菲律宾蛤仔的规格不限,壳长1~5 cm的个体均适用于本方法。暂养水温为16~20℃,盐度28~34‰,光照2500~3000lx,室温15~18℃,并且连续充气;蛤仔的饵料选用密度为400亿细胞/克的海洋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藻膏,投饵量为5克藻膏/1000克蛤仔/每天,每天全池换水1次。投饵时,将微绿球藻藻膏放置于200目尼龙网带内,缓慢揉搓使之充分溶于海水中,再全池均匀泼洒。
2、暂养2~3天后即可开始对蛤仔进行周期性干露处理,于每天上午6~7点开始投饵,投饵量为5克藻膏/1000克蛤仔,3 h后(9~10点)将蛤仔从水中捞出进行干露,干露持续时间为8~10 h。干露需要在阴暗、潮湿、较低温的条件下进行,因此室温需要保持在15~18℃,且每隔3~4 h用海水将蛤仔表面淋湿。干露结束后,将蛤仔放回新换的海水中,并且不再投喂任何饵料;转天上午6~7点再开始投饵,并重复以上此操作过程。蛤仔周期性干露的持续时间为30天。干露结束后,蛤仔即可上市销售或再进行深加工处理。
本发明的方法可在短时间内(1个月)提高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体内高不饱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含量,在确保蛤仔单位体重总脂肪酸含量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在室内对菲律宾蛤仔进行定时投喂和周期性干露,进而显著提高其总脂肪酸中DHA的百分含量。本方法简单易行,适用对不同规格的蛤仔进行营养强化和DHA富集,进而显著提高蛤仔体内重要营养物质——DHA的含量,蛤仔体内的DHA含量可提高3~4倍,从而大大增加蛤仔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价值。该方法操作简便,且生产成本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洋大学;殷旭旺,未经大连海洋大学;殷旭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49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井下随钻可膨胀套管胀封装置
- 下一篇:液气分离器排气管线自动排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