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囊式闸阀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65175.2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0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杨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举 |
主分类号: | F16K7/10 | 分类号: | F16K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陈扬 |
地址: | 212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囊 闸阀 | ||
技术背景:
闸阀,是输水、气、油等管道系统中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关键部件。它主要承担开启、关闭管道内流体的流动、调节流体的流量、平衡管网的压力等作用。传统的闸阀通常是用金属材料制造的带启闭机构的一个整体,相对体积较大,较为笨重,制造成本也较高。通常的闭合方式多为金属间压紧或附带橡胶等柔性材料压紧实现闭合,由于长期处于管道内流体环境中,造成密封部分的老化或损坏,使得闸阀难以密封关闭,给使用造成不便;在启闭时人工操作比较费力,大部分闸阀使用频率并不高,但却必须经常维护,以保证启闭的可靠性,从而造成使用维护成本的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囊式闸阀,该新型气囊式闸阀从根本上摈弃了传统闸阀的启闭方式,不需要设置复杂笨重的启闭机构,使闸阀机构大大简化,安装更为快捷方便,密闭性能优越,操作简单方便,基本免维护。气囊可回收、更换,且可多次重复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气囊式闸阀,其特征在于:该闸阀包括转接盒和设置在转接盒内的气囊,所述转接盒设置在管道外侧,在气囊上设有与气源连接的充气接口,在管道壁与转接盒之间设有使气囊出入的隔离闸门;在管道内壁上横向设有供气囊在充气状态下填充挤紧的凹槽。
本发明中,所述气囊是球状气囊或卷筒状气囊。所述气囊内充填物质为空气或液体,为液体时,在气囊上设有与液体源连接的充气接口。所述气囊由橡胶或其它气密性材料制成。在转接盒上设有密封盖。
本发明从根本上摈弃了传统闸阀的启闭方式,通过使用一个可充气的“球型”或“卷筒型”气囊来实现对管道内流体流量、压力的控制。本发明只需在管道内壁横向设置一道凹槽(供气囊填充挤紧),也可不设凹槽,管壁上开一孔,并在开孔部位的管壁外侧设置一个转接盒(匣)。转接盒于管道内壁有一个隔离闸门可供气囊出入,转接盒(匣)外侧是为气囊充气以及平时封闭的充气接口(防止非专业人员擅自开启操作)。分为一次性和永久性,一次性仅在管壁外侧设置有转接盒(匣),转接盒(匣)内不带气囊,只在使用时才临时放入气囊,完成操作后将收回气囊。永久性的气囊阀则在转接盒(匣)内放置永久性的气囊,用专用密封盖将气囊密封在转接盒(匣)内,供多次反复使用。
本发明只要在管壁外附设一个很小的(足以容纳未充气气囊的折叠体积)转接盒即可。通过使用一个可充气的“球型”或“卷筒型”气囊来实现对管道内流体流量、压力的控制,使闸阀机构大大简化,大大减少了闸阀的重量,减少了钢铁等金属材料的消耗;安装更为快捷方便,降低了安装的劳动强度;密闭性能优越,操作简单方便,基本免维护。不但大幅度降低了制造的成本和维护的成本,而且闸阀的可控性和可靠性也得以显著提高。启闭所使用的气囊可回收且可多次重复使用。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有压、无压,输水、气、油等管输系统中。还可用于井喷口的应急堵塞(如墨西哥湾海底油井漏油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气囊是球状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气囊是卷筒状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管道的外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气囊式闸阀,包括转接盒(匣)2和设置在转接盒内的气囊1,转接盒设置在管道3外侧,在管壁上开一孔,并在开孔部位的管壁外侧设置一个转接盒(匣)。转接盒只要容纳未充气气囊的折叠体积即可。在气囊上设有与气源连接的充气接口11,在管道壁与转接盒之间设有使气囊出入的隔离闸门4;隔离闸门为转接盒(匣)与管壁间联动。在管道内壁上横向设有供气囊在充气状态下填充挤紧的凹槽5。在管道内壁上也可不设凹槽,气囊充气后挤紧在管道内壁上。
气囊可以是球状气囊或卷筒状气囊。图1是球状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卷筒状气囊的结构示意图。气囊内充填物质为空气或其他气体或液体,为液体时,在气囊上设有与液体源连接的充液接口。气囊由橡胶等其它可做气囊的柔软材料制成。在转接盒上设有防止非专业人员擅自开启操作的密封盖21。气囊阀可以是一次性的气囊阀或永久性的气囊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举;,未经杨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51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