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民用智能电能加热炉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65449.8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2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祁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祁旭东 |
主分类号: | G05D23/20 | 分类号: | G05D2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3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民用 智能 电能 加热炉 系统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民用电能加热炉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民用智能电能加热炉系统以及这种民用智能电能加热炉系统的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民用电能加热炉是由用户开启和关闭,用户开启民用电能加热炉煮开水或煮粥时,因为水或粥需要过一定的时间才能煮好,所以用户经常会离开干些其它的事,因此也经常忘记前来及时关闭民用电能加热炉,从而造成烹煮过分以及电能的浪费,严重的能造成水干粥糊、甚至烧坏厨具、厉害的可能还会引起火灾。智能些的民用电能加热炉虽然可以由用户设置延时关闭,但是用户也是根据大概经验来设置延时关闭的时间,所以这个时间通常是不够精准的,因此也会造成烹煮过分和电能的浪费,或是造成烹煮欠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民用智能电能加热炉系统以及民用智能电能加热炉系统的工作方法,根据目标温度感知单元感知到的工作对象温度结合模式程序和/或用户设定的工作参数来决定本系统的后续动作,可适时自动关闭加热,避免了非适时关闭加热而造成的电能浪费,同时也减少了用户的看护工作,既节能降耗,又解放了劳动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民用智能电能加热炉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民用智能电能加热炉系统,包括电能加热单元、MCU、输入面板、目标温度感知单元和炉体;所述的MCU通过有线和/或无线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的目标温度感知单元和电能加热单元连接;所述的MCU控制电能加热单元的全部或部分开启和全部或部分关闭;所述的电能加热单元用来将电能转换成热能。
而且,包括显示面板、搅拌器、投料器和报警器;所述的MCU通过有线和/或无线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的显示面板、搅拌器、投料器和报警器连接;所述的MCU分别控制所述的搅拌器、投料器与报警器的开启或关闭。
而且,包括远程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远距离发来的工作参数,所述的远程控制模块通过有线和/或无线的方式与所述的MCU连接,所述的MCU可根据所述的远程控制模块收到的用户远距离发来的工作参数控制本系统的工作。
而且,包括扩展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系统外的设备开启或关闭,所述的扩展控制模块通过有线和/或无线的方式与所述的MCU连接;并且受控于所述的MCU。
本发明民用智能电能加热炉系统的工作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民用智能电能加热炉系统的工作方法,根据目标温度感知单元感知到的工作对象温度结合模式程序和/或用户设定的工作参数来决定本系统的后续动作。
所述的后续动作包括控制电能加热单元的全部或部分开启和全部或部分关闭、延时加热开始并在延时结束时停止加热、自动开启加热、搅拌器开启或关闭、搅拌器保持之前状态或无动作、搅拌器延时搅拌开始并在延时结束时停止搅拌、搅拌器延时启动开始并在延时结束时启动开始搅拌、报警器开启或关闭、报警器延时报警开始并在延时结束时启动报警、扩展控制模块开启或关闭、扩展控制模块延时启动开始并在延时结束时启动、扩展控制模块延时关闭开始并在延时结束时关闭、投料器开启或关闭、投料器延时投料开始并在延时结束时启动投料、投料器延时关闭以及由这些动作任意组合在一起的互不排斥的复合动作。
而且,根据模式程序或用户设置的工作参数,自动开启系统或工作;所述的模式程序编制在系统里并包含有设置好的工作参数。
而且,加热阶段工作对象温度没有到达预期的温度时,所述的MCU每隔t秒统计一下这时的工作对象温度T1,t>1,如果nt秒后,n>1,工作对象温度Tn - T1 <0.9℃, 所述的 MCU控制报警器开启和/或关闭加热。
而且,加热阶段工作对象温度没有到达预期的温度时,所述的MCU统计出工作对象温度上升Δt所需的时间S,Δt≥0.2℃;之后每过S秒,所述的MCU记录一次工作对象温度,并与S秒前的工作对象温度对比,得到工作对象的新温升;如果新温升<0.5Δt,MCU开始统计此后4S秒后,工作对象的温升Δt4,如果Δt4<0.5Δt,所述的MCU控制报警器开启和/或关闭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祁旭东,未经祁旭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54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