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有机硒稻米生产集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67836.5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6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郭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光明槐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娄尔玉 |
地址: | 238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稻米 生产 集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富有机硒稻米生产集成方法,属于农业高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有2/3的国土为国际公认的缺硒,涉及22个省(市、区),其中苏、浙、皖等地区为严重缺硒区,全国约7亿人硒摄入量长期严重不足。我国人均硒摄入量仅为36微克/天,明显低于中国营养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最低推荐值每日50微克和60微克,不到日本、美国的1/3,营养专家于若木呼吁“要像抓补碘一样抓好全民补硒工作”。研究证明,人类的克山病、大骨节病是缺硒引起的,心血管、肝脏、肿瘤等疾病也与缺硒密切相关。硒具有防癌抗癌、抗氧化、防衰老、提高免疫力等特性,被誉为“生命的火种”、“抗癌之王”、“人体的垃圾清道夫”、“心脏的守护神”、“天然解毒剂”、“人类保持年轻的第一元素”等。硒元素不能直接被人体所吸收,只有通过植物吸收利用或食草动物食用富硒牧草后转化为硒蛋白,才能为人类所吸收利用。开发富有机硒稻米是人类补硒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国外,富有机硒稻米的开发及硒生物营养强化技术创新是发达国家一直关注的产业领域,例如美国、芬兰等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政府立法来推动硒营养剂的应用。芬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已成功地应用含硒化肥和富硒饲料,对作物、饮料、牧草、禽畜等进行补硒。芬兰居民日常饮食的硒摄入量由39微克/天提高到92微克/天。
在国内,硒健康产业最初是以药品的形式出现在市场的,现在基本上定位为药食同源的一种微量元素,已逐步形成以北大富硒康为代表的保健品,同时进一步廷伸至农业、畜牧业、食品业。农业、畜牧业的研究从90年代开始,到2005年左右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近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湖北恩施、江西丰城、陕西紫陌、贵州开阳等天然土攘富硒区,黑龙江、吉林、哈尔滨、江苏、南京等人工富硒区都已开发了许多富硒农产品,市场反应良好。由于目前大多数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或成套技术不成熟或没有制定地方标准,产品不同程度地存在硒含量超标或不达标现象或无机硒含量低。因此,通过安全、可控的富有机硒技术发展中高端富有机硒稻米,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黑糯米粉生产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富有机硒稻米生产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选择
选用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良种。
2、田块准备
(1)耕翻。播种前10天左右进行,为控制杂草和稆稻对稻米质量和产量的影响,采取翻耕、旋耕、深松相结合的方法,即翻耕一年、松旋二年。
(2)泡田、平田。上薄皮水泡田,待田土软化后,耙耖平田,使之高低不过寸,寸水不露泥。
(3)开沟。田块整平后,每隔2.5—3.0米以及田四周开好丰产沟,然后排干厢面水待播。
3、精确播种
(1)播期。5月中下旬播种,最迟不超过6月15日。
(2)播量。每亩大田需干种:杂交籼稻1.5—2.0公斤,杂交粳2.5—3.0公斤,常规粳稻4—5公斤。
(3)种子处理。种子浸种前需晒1—2个太阳,然后用25%的施保克4000—5000倍液浸8—12小时,再在清水中泡2—3天。
(4)催芽。将吸足水的种子沥干,置35℃左右的高温中破胸,之后降至25℃左右催芽,当芽长半谷粒、根长1谷粒时,即于室内摊开晾芽6小时待播。
(5)匀播。播时做到带称下田,分厢定量,稀播匀播,播后塌谷,使种子三面入土。
4、大田管理
(1)平衡施肥
肥料用量。每亩需纯氮18—20公斤,五氧化二磷5.5—6.0公斤,氧化钾12.5—14.0公斤,纳米硒肥5公斤,根据跟踪检测结果,适时进行补施。
施肥时期和方法。①基肥:应采取全层施肥法,即有机肥在稻田耕翻前施下,之后将总量50%的氮肥、100%的磷肥、70—80%的钾肥,在耙耖前施下。②断奶肥:于秧苗2叶1心期施下,每亩用量为氮肥总量的10%;5公斤富硒缓释肥。③壮蘖肥:于秧苗4叶期追施,每亩用量为氮肥总量的20%。④穗肥:于拔节后倒3叶期追施,具体为据抽穗25前,每亩用量为氮肥总量的15%和剩下的20—30%钾肥。
(2)科学管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光明槐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光明槐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78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
- 下一篇:一种美国红枫嫁接育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