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预制桩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68118.X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0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彭建设;彭建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顺昌龙商砼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7/26;E02D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王丹凤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预制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预制桩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泵送混凝土预制桩作为一种新的预制桩生产工艺,具有劳动强度低、安全系数高、自动化程度高、质量稳定的明显优势,将成为预制桩行业及预制桩生产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对预制桩的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的影响尤为关键,现有技术中,混凝土的泵送性能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对原材料质量变化较敏感;
(2)与泵送设备的适应性不佳;
(3)泵送效率不够稳定。
由于混凝土泵送性能的以上缺陷,导致预制桩的生产效率不高、产品质量难以控制,针对以上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泵送性能更稳定、产品质量更稳定的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预制桩及其生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制桩的生产效率不高、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泵送混凝土,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泵送混凝土包括:
水泥200-280份,
磨细沙50-100份,
粉煤灰50-100份,
细集料700-800份,
粗集料1000-1050份,
减水剂5.1-7.7份,
水为200-250份,
其中,细骨料为人造砂和/或天然砂,粗集料为人造碎石和/或天然碎石。
优选地,所述泵送混凝土包括:
水泥为220-250份,
磨细沙为70-90份,
粉煤灰为70-90份,
细集料为730-780份,
粗集料为1020-1040份,
减水剂为6-7份,
水为220-230份。
其中,所述磨细砂的比表面积为350-500m2/kg。
其中,所述粉煤灰的比表面积为350-500m2/kg。
其中,所述细集料的细度模数为2.0-3.2,含泥量≤1.0wt%。
其中,所述粗集料的粒径为5-30mm,压碎值≤10%,针片状颗粒含量≤10wt%。
优选地,所述减水剂为萘系高效减水剂,最优选为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泵送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细集料、水泥、磨细沙和粉煤灰投入到混凝土搅拌机搅拌均匀;
(2)将总水量70-90wt%的水投入到混凝土搅拌机,进行搅拌直至均匀;
(3)将粗集料、减水剂和剩余的水依次投入到混凝土搅拌机,进行搅拌直至均匀,得到所述泵送混凝土。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泵送混凝土预制桩,由钢筋笼骨架和泵送混凝土经过预制而成,所述泵送混凝土为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泵送混凝土。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是提供本发明第三个方面所述的泵送混凝土预制桩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装笼、合模、张拉、泵送混凝土制备、泵送混凝土泵送入模、离心成型、常压蒸汽养护、脱模及吊桩以及高压蒸汽养护,其中,所述泵送混凝土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将细集料、水泥、磨细沙和粉煤灰投入到混凝土搅拌机搅拌均匀;
(2)将总水量70-90wt%的水投入到混凝土搅拌机,进行搅拌直至均匀;
(3)将粗集料、减水剂和剩余的水依次投入到混凝土搅拌机,进行搅拌直至均匀,得到所述泵送混凝土。
本发明的泵送混凝土的原料中采用水泥、磨细砂、粉煤灰的混合物作为胶凝材料,优化凝胶材料、细集料和粗集料等的比例,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混凝土具有更好的保水性、粘聚性和可泵性,同时增加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制备得到的泵送混凝土预桩的强度均达到C80以上,耐久性能更佳,电通量低,更好地保护泵送混凝土预制桩中的钢筋不被腐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实施例1-8和对比例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顺昌龙商砼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顺昌龙商砼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81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