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液与不锈钢板材复合铸造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68683.6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2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翟海平;翟素萍;董吉林;徐华;翟华平;李方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星火特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9/00 | 分类号: | B22D19/00;B22D27/15;B22D27/04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721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 板材 复合 铸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与不锈钢复合铸造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液与不锈钢板材复合铸造装置。
背景技术
不锈钢,具有优良的不锈耐腐蚀性能,耐高温,使用温度极值为650℃左右,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可焊性,适用于板式换热器、波纹管、家庭用品、建材、化学、食品工业等。纯铜呈紫红色,又称紫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耐蚀性。主要用于制作发电机、母线、电缆、开关装置、变压器等电工器材和热交换器、管道、太阳能加热装置的平板集热器等导热器材。现在铜与不锈钢复合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现有的铜液与不锈钢板材复合铸造设备的缺陷,所生产的铜与不锈钢复合材料纯净度不高,铜与不锈钢之间结合不牢靠,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而其他铜与不锈钢复合生产方式,如爆炸复合法,其用炸药做能源产生了巨大地声响和冲击波,给周围的环境和人带来污染和刺激;冷轧复合法其生产的复合材料结合强度低且不稳定,复合材料端面钢层易生锈;同时上述两种生产方法生产成本也比较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铸造操作方便、铜与不锈钢之间结合牢靠、铜与不锈钢板材复合材料纯净度高的铜液与不锈钢板材复合铸造装置。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铜液与不锈钢板材复合铸造装置,包括圆柱形的本体、所述的本体的外层设有冷却腔,所述的冷却腔的上部设有冷却水进水管,所述的冷却腔的下部设有冷却水出水管,所述的本体内设有钢模,所述的本体上部设有定位压盖,所述的定位压盖上设有铜液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外设有与本体内腔相连通的抽真空装置,所述的本体与定位压盖之间设有密封圈。
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包括罗姿泵,所述的罗姿泵上连接有吸气管、出气管,电机,所述的吸气管与本体内腔相连通。
所述的定位压盖与铜液中间包之间设有石棉板。
所述的钢模与本体内腔之间设有底座。
所述的钢模与本体内腔之间设有底座。
本发明立柱式钢液过滤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铸造操作方便、铜与不锈钢之间结合牢靠、铜与不锈钢板材复合材料纯净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本体;2、冷却腔;3、冷却水进水管;4、冷却水出水管;5、钢模;6、定位压盖;7、铜液中间包;8、抽真空装置;9、密封圈;10、罗姿泵;11、吸气管;12、出气管;13、电机;14、石棉板;15、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铜液与不锈钢板材复合铸造装置,包括圆柱形的本体1、所述的本体1的外层设有冷却腔2,所述的冷却腔2的上部设有冷却水进水管3,所述的冷却腔2的下部设有冷却水出水管4,所述的本体1内设有钢模5,所述的本体1上部设有定位压盖6,所述的定位压盖6上设有铜液中间包7,所述的本体1外设有与本体1内腔相连通的抽真空装置8,所述的本体1与定位压盖6之间设有密封圈9;所述的抽真空装置8包括罗姿泵10,所述的罗姿泵10上连接有吸气管11、出气管12,电机13,所述的吸气管11与本体1内腔相连通;所述的定位压盖6与铜液中间包之间设有石棉板14;所述的钢模5与本体1内腔之间设有底座15。
本实施例使用过程如下:将浇铸好的不锈钢板件放入到钢模5的一边位置并固定,不锈钢铸件与铜液接触复合面必须打磨;盖上定位压盖6,把装有铜液的中间包7放在定位压盖6上,中间包7与定位压盖6之间用石棉板14密封,启动电机13使罗姿泵10工作,抽走本体1内腔气体而产生负压,获得真空状态后进行浇铸工作,此方法可达到减少本体1内腔的氧气含量,让铜液和不锈钢表面充分的接触,大大减小钢基夹杂物,提高铜与不锈钢板材复合材料纯净度。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这只是为了便于理解而举的实例,不应被视为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同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做出各种可能的等同改变或替换,但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星火特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星火特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86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