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TDCS系统差分传输的信号发送方法和信号接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70804.0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4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胡苏;柯英豪;李少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玉兴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tdcs 系统 传输 信号 发送 方法 接收 | ||
1.基于TDCS系统差分传输的信号发送方法,应用于所述系统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基于对第一环境频谱采样而获得的第一频谱遮罩序列,以及具有伪随机噪声统计特性的相互独立的第一随机相位复序列和第二随机相位复序列,分别获得第一频域基础波形矢量和第二频域基础波形矢量;
通过对第一频域基础波形矢量和第二频域基础波形矢量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获得时域的第一路基础调制波形和第二路基础调制波形;
将待传送的比特数据取k位后,再依照最右位最高位原则,获得所述k位待传送的比特数据的十进制映射值,其中,k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在所述基础调制波形的序列长度内,随机获取第一十进制数和第二十进制数,其中,第一十进制数和第二十进制数在所述序列长度内的循环差需等于所述十进制映射值;
通过移位循环调制,分别将第一十进制数和第二十进制数调制在第一路基础调制波形和第二路基础调制波形上,获得第一路调制波形和第二路调制波形;
将第一路调制波形和第二路调制波形进行合成,获得发射信号,并,利用正交频分复用发射模块将发射信号进行发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DCS系统差分传输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第一频谱遮罩序列,具体为:
通过对第一环境频谱采样,并将采样结果与预设阈值比较,获得第一频谱遮罩序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DCS系统差分传输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获得第一频域基础波形矢量和第二频域基础波形矢量,具体为:
将所述第一频谱遮罩序列的各项和所述第一随机相位复序列的各项逐点相乘,获得第一频域基础波形矢量;
将所述第一频谱遮罩序列的各项和所述第二随机相位复序列的各项逐点相乘,获得第二频域基础波形矢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DCS系统差分传输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时域的第一路基础调制波形和第二路基础调制波形,具体包括:
对所述第一频域基础波形矢量和所述第二频域基础波形矢量分别归一化;
对归一化的第一频域基础波形矢量和第二频域基础波形矢量分别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获得时域的第一路基础调制波形和第二路基础调制波形。
5.基于TDCS系统差分传输的信号接收方法,应用于所述系统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正交频分复用接收模块进行信号的接收,获得接收信号;
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将接收信号变换到频域,获得第一频域接收信号;
利用最小均方误差均衡器消除第一频域接收信号的码间干扰,获得第二频域接收信号;
将获得的第三频域基础波形矢量和第四频域基础波形矢量的共轭分别与第二频域接收信号逐项相乘,去除第三频域基础波形矢量和第四频域基础波形矢量的随机相位;
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将去除随机相位的第三频域基础波形矢量和第四频域基础波形矢量变换到时域,获得第一周期相关函数矢量和第二周期相关函数矢量;
利用解调检测模块,分别获取第一周期相关函数矢量的绝对值和第二周期相关函数矢量的虚部,并获取所述绝对值中最大值对应的第一序列号,以及所述虚部中最大值对应的第二序列号;
获取所述第一序列号和所述第二序列号之间的循环差,并,将所述循环差反映射成比特数据,从而完成解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TDCS系统差分传输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去除第三频域基础波形矢量和第四频域基础波形矢量的随机相位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基于对第二环境频谱采样而获得的第三频谱遮罩序列,以及具有伪随机噪声统计特性的相互独立的第三随机相位复序列和第四随机相位复序列,分别获得第三频域基础波形矢量和第四频域基础波形矢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TDCS系统差分传输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频域基础波形矢量与所述系统的发射端的第一频域基础波形矢量相同,所述第四频域基础波形矢量与所述系统的发射端的第二频域基础波形矢量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080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