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种换热器中管束的支撑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2962.X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2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卫;张菊平;崔丽霞;徐萌;杜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013 | 分类号: | F28F9/013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黄春松 |
地址: | 215633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种 换热器 管束 支撑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特种换热器中管束的支撑架。
背景技术
特种换热器的壳程筒体内的换热介质呈粉末状,传统的特种换热器中管束的支撑架的结构为:板体,板体上开设有若干管孔和流通孔,管束穿设在管孔中,粉末状换热介质从流通孔中流通。传统的特种换热器中管束的支撑架存在的缺陷在于:采用在板体上开设流通孔的结构,管孔和流通孔以外的板体会对粉末状换热介质的流动形成阻碍,因此传统的支撑架的结构容易引起粉末状换热介质的堵塞,造成特种换热器难以正常工作;此外,该种结构使得粉末状换热介质的流通面积较小,换热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大大增加粉末状换热介质的流通面积,避免粉末状换热介质被阻碍堵塞的特种换热器中管束的支撑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特种换热器中管束的支撑架,包括一根中心支撑管,中心支撑管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圈绕中心支撑管环形布置的侧边支撑管,每一圈中相邻的侧边支撑管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中心支撑管与其相邻外圈中的每个侧边支撑管之间均连接有连接板,每圈中的每个侧边支撑管与其相邻外圈中靠近的侧边支撑管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板、中心支撑管、侧边支撑管均顺着粉末状介质流动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前述的特种换热器中管束的支撑架,其中,中心支撑管、侧边支撑管两端的管口分别为坡口。
进一步地,前述的特种换热器中管束的支撑架,其中,中心支撑管、侧边支撑管的长度均为50mm~60mm。
进一步地,前述的特种换热器中管束的支撑架,其中,每块连接板的厚度为5mm~8mm。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换热管穿设在中心支撑管和侧边支撑管中,粉末状换热介质从连接板形成的间隔中穿过,此结构大大提高了粉末状换热介质的流通量,并且能有效避免粉末状换热介质在壳程筒体内被阻碍堵塞,为特种换热器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特种换热器中管束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特种换热器中管束的支撑架,包括一根中心支撑管1,中心支撑管1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圈绕中心支撑管1环形布置的侧边支撑管2,侧边支撑管2在中心支撑管1外侧的圈数、以及每圈中侧边支撑管2的数量可以根据换热器壳程筒体的直径和换热管的管束确定。每一圈中相邻的侧边支撑管2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中心支撑管1与其相邻外圈中的每个侧边支撑管2之间均连接有连接板3,每圈中的每个侧边支撑管2与其相邻外圈中靠近的侧边支撑管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所述的连接板3、中心支撑管1、侧边支撑管2均顺着粉末状换热介质流动方向设置。为了防止粉末状换热介质堆积在中心支撑管1或侧边支撑管2的两端的管口处,本实施例中侧边支撑管2和中心支撑管1两端的管口均分别为坡口。为了保证整个支撑架的强度,本实施例中中心支撑管1、侧边支撑管2的长度均为50mm~60mm,每块连接板3的厚度为5mm~8mm。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换热管穿设在中心支撑管1和侧边支撑管2中,粉末状换热介质从连接板3形成的间隔中穿过,此结构大大提高了粉末状换热介质的流通量,并且能有效避免粉末状换热介质在壳程筒体内被阻碍堵塞,为特种换热器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29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气作动筒
- 下一篇:椭圆管管翅式换热器流线型变波幅折线形波纹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