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椭圆管管翅式换热器流线型变波幅抛物形波纹翅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4879.6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2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鹏;王良璧;林志敏;宋克伟;常立民;胡万玲;张永恒;王小见;武祥;刘松;苏梅;王良成;张强;张昆;王烨;郭鹏;周文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F1/32 | 分类号: | F28F1/3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73007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椭圆 管管 换热器 流线型 波幅 抛物形 波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椭圆管管翅式换热器翅片,特别涉及一种椭圆管管翅式换热器流线型变波幅抛物形波纹翅片。
背景技术
管翅式换热器应用广泛。一般液体工质在管内流动,气体在管外侧流动。而气体侧热阻占到此类换热器总热阻的70%-90%,是换热环节的主要热阻,减小空气侧的热阻对提高换热器整体换热性能是非常重要的。而强化翅片可以增加翅片的换热面积和加强空气侧的气流扰动,增大空气侧的换热,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因此,强化换热翅片,比如百叶窗、横向波纹、开缝、涡产生器、间断环面槽、菱形立刺等在管翅式换热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椭圆管管翅式换热器由于其管子几何结构和圆管相比具有一定的流线性特点,但当管子尺寸变大或流速提高时,流动的流线性变差,流体掠过椭圆管流动时的脱体引起流动压力损失较大,并在椭圆管尾部形成不利于传热的回流区。现用翅片不能改善流体流经翅片侧的流线性。因此,椭圆管管翅式换热器翅片表面换热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思路是通过在椭圆管管翅式换热器翅片表面冲压出流线型波纹引导流体按流线流动,达到提高流体流动流线性、减小流动阻力,提高翅片换热能力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翅片1上按照流线走向从气流入口到出口连续冲压出凸凹相间的流线型凸波纹4和流线型凹波纹5;同一波谷、波峰连线均为流线,波纹区域边界8也是流线,且在冲压前翅片(平片)中心面O—O上,以流函数值按需确定。
流线型凸波纹4和凹波纹5的波幅在纵向以所需波形16变化,比如,在流速高的区域(圆管周围区域)波幅较小,在流速低的区域(前后排圆管之间区域)波幅较大。
不同的流线型凸波纹4和凹波纹5的波幅沿横向按需要波形17包络波纹谷峰变化,比如,在远离管子的区域的波纹波幅较大,在靠近管附近区域的波纹波幅较小。
所述的流线型翅片1的凸波纹4、凹波纹5的最小波幅为翅片间距的0.1—0.9倍。
所述的流线型翅片1的凸波纹4、凹波纹5的横断面形状为抛物线,抛物线的确定方法是先把流线9—15放置在冲压前翅片(平片)中心面O—O上,这些流线和横截面A-A的交点分别为9′—15′,然后分别确定交点10′和11′、11′和12′、12′和13′、13′和14′的中心点 a、b、c和d,按波幅大小垂直中心面O—O上下移动交点10′—14′分别到10″—14″,最后分别通过三点9′、10″和a,a、11″和b,b、12″和c,c、13″和d及d、14″和15′确定凸波纹4及凹波纹5的形状抛物线方程。
所述的流线型翅片1的流线是翅片1所对应管翅式换热器平片翅片侧通道沿管轴向中心截面上管尾不出现回流的流线。
所述的流线型翅片的凸波纹4、凹波纹5间距或数目依据波纹区域边界8的流函数值按需确定。
所述的流线型翅片1上冲压出的凸波纹4、凹波纹5相间分布并且分别关于孔2的纵、横中心线对称分布。
所述流线型翅片1上冲压出椭圆环凸台3,且在其顶部冲压出一翻边7,便于翅片穿管和确定片距。
所述流线型翅片1上冲压出椭圆环凸台3的高度可以变动,用于调节翅片间距,焊接后凸台紧紧地与椭圆管接触,起到固定翅片减小热阻的作用。
流线型翅片与管子组装后,当流体在多层流线型翅片空间流动时,通过翅片表面的流线型凸凹波纹连续不断的引导,流体主要沿着既定流线流动,同时,流线型波纹波幅沿着流线方向按照需要曲线波形周期变化及不同波纹波幅沿横向按所需波形包络波纹谷峰变化进一步减小了流动压力损失。翅片表面凸凹波纹同时增加了翅片表面面积,减小了传热热阻,提高了翅片的换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椭圆管管翅式换热器流线型变波幅抛物形波纹翅片。
图2是抛物形波纹型线确定方法示意图。
图1中标号:1.翅片;2.翅片上椭圆管孔;3.椭圆环凸台;4.流线型凸波纹;5.流线型凹波纹;6.抛物线波纹形状;7.翻边;8.波纹区边界;16.波幅沿纵向变化波形;17.波幅沿横向变化包络波峰、波谷波形。
图2中标号:9—15流线;9′—15′是放置在在O—O面上的流线9—15和横截面A-A的交点;10″—14″是按波幅大小垂直中心面O—O上下移动10′—14′后的对应点;a、b、c和d分别是10′和11′、11′和12′、12′和13′、13′和14′的中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交通大学,未经兰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48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暴枪
- 下一篇:废气余热节能回收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