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控内燃机喷射器控制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5177.X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5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凌云;俞建达;赵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51/06 | 分类号: | F02M51/06;F02M61/1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徐永雷 |
地址: | 214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喷射器 控制 | ||
1.电控内燃机喷射器控制阀,包括衔铁(1)、控制阀座(2)、喷射器基体(3)、衔铁杆(5)、钢球(17)、控制板(18)、控制活塞(22)、电磁驱动器(24)和衔铁回位弹簧(25),控制板(18)设置在控制阀座(2)下方,控制板(18)上的进油路与喷射器基体(3)上的高压进油道(20)连通,控制板(18)、喷射器基体(3)以及控制活塞(22)组成的密闭空间为压力控制室(27),控制板(18)上的进油路及出油路同时与压力控制室(27)相连通;阀室(19)内设有一钢球(17),该钢球(17)通过与衔铁杆(5)刚性连接,受到衔铁(1)上方的衔铁回位弹簧(25)向下的弹力,被压在控制板(18)的上端支撑密封面上并堵在控制板(18)上的出油路出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18)上的出油路主要由顺次连通的出油导流孔(23)、出油节流孔(26)和出油压力释放孔(13)组成,出油压力释放孔(13)的直径均大于出油节流孔(26)和进油节流孔(7)的直径,所述出油压力释放孔(13)的内壁上设有若干道螺旋形的流线槽(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内燃机喷射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18)的上端支撑密封面为一锥形凹陷曲面,该锥形凹陷曲面由外周向中心依次为大角度锥面(10)、圆弧过渡段(12)和小角度锥面(11),所述大角度锥面(10)的角度为130度~150度,所述小角度锥面(11)的角度为90度~125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内燃机喷射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18)的底面上设有一流体均压环槽(21),控制板(18)上出油路的入口位于该流体均压环槽(21)的中心位置。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控内燃机喷射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座(2)下部外圆周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喷射器基体(3)内圆周面设有内螺纹,控制阀座(2)与喷射器基体(3)螺纹连接。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控内燃机喷射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18)上的进油路主要由顺次连通的进油导流孔(6)、进油节流孔(7)和进油压力释放孔(8)组成,进油压力释放孔(8)的直径大于进油节流孔(7)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内燃机喷射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压力释放孔(8)的直径为进油节流孔(7)直径的2~4倍。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控内燃机喷射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活塞(22)头部为圆台形,控制活塞(22)头部的直径大于出油导流孔(23)的直径。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控内燃机喷射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杆(5)末端中心设有一球窝(28),该球窝(28)的弧度大于半球,并且该球窝(28)的内径大于钢球(17)的外径,钢球(17)可以在球窝(28)内转动或微量径向偏移。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控内燃机喷射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压力释放孔(13)的直径为出油节流孔(26)直径的2~4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517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