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部分充填式钢箱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及其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75206.2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3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郑艳;莫时旭;周迎春;周晓冰;张堃;席季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00 | 分类号: | E01D1/00;E01D2/04;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部分 充填 式钢箱 混凝土 连续 组合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部分充填式钢箱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连续梁的内力分布主要特点是在中支座区同时很大的负弯矩和剪力作用,而传统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的中支座区在负弯矩作用下,桥面板位于受拉区,其开裂退出工作后,对截面抗弯能力和抗剪能力贡献不大,而导致中支座截面抗弯能力和抗剪能力较低。
部分充填式钢箱-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具有如下优点:(1)负弯矩区受力性能得到改善,克服了传统连续组合梁抗弯能力跨中富余而中支座区不足的状况,其截面承载能力更适应连续梁的内力分布特点;(2)中支座区钢箱内屈受充填混凝土限制,局部稳定性大大提高,可减少腹板、底板加劲肋的布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部分充填式钢箱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的施工方法,以解决中支座区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的抗裂性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部分充填式钢箱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架设钢箱连续梁;步骤2,在中支座区部分灌注混凝土;步骤3,在跨中区浇筑第一钢筋混凝土桥面板;步骤4,在中间支座区浇筑第二钢筋混凝土桥面板。
进一步地,步骤1采用顶推施工法、悬臂拼装施工法、吊装、支架拼装法等连续梁桥施工方法。
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在中支座区的钢箱下部箱室的一端设置灌注孔,另一端设置出气孔,用混凝土泵向中支座区灌注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
进一步地,步骤3包括:待灌注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在跨中区的钢箱梁上搭设支架、模板,布置钢筋,然后在跨中区浇筑第一钢筋混凝土桥面板。
进一步地,步骤3包括:在钢箱梁栓钉处预留拼接带,将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板吊装就位,再浇筑拼接带,从而完成第一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的安装。
进一步地,步骤4包括:待跨中区的第一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的混凝土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在中间支座区的钢箱梁上搭设支架、模板,布置钢筋,然后在中间支座区浇筑形成第二钢筋混凝土桥面板。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部分充填式钢箱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其特征在于,由上述的方法制成。
通过上述方法,本发明将桥面板分段施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中支座区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的抗裂性能,跨中区段的桥面板先浇筑、拼装,可以使其自重不会在后浇筑的中支座区桥面板中产生拉应力,而改善中支座区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的抗裂性能。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中的施工方法的步骤1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中的施工方法的步骤2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中的施工方法的步骤3的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中的施工方法的步骤4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钢箱连续梁;2、中支座区;3、跨中区;4、中间支座区;5、第一钢筋混凝土桥面板;6、第二钢筋混凝土桥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部分充填式钢箱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架设钢箱连续梁1;步骤2,在中支座区2部分灌注混凝土;步骤3,在跨中区3浇筑第一钢筋混凝土桥面板5;步骤4,在中间支座区4浇筑第二钢筋混凝土桥面板6。
通过上述方法,本发明将桥面板分段施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中支座区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的抗裂性能,跨中区段的桥面板先浇筑、拼装,可以使其自重不会在后浇筑的中支座区桥面板中产生拉应力,而改善中支座区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的抗裂性能。
优选地,为进一步改善中支座区2的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的抗裂性能,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钢筋混凝土板的配筋率;(2)采用顶升法施工;(3)中支座区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4)对中支座区桥面板混凝土施加预应力。
优选地,步骤1采用顶推施工法、悬臂拼装施工法、吊装、支架拼装法等连续梁桥施工方法。
优选地,在步骤2中,在中支座区2的钢箱下部箱室的一端设置灌注孔,另一端设置出气孔,用混凝土泵向中支座区2灌注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
优选地,步骤3包括:待灌注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在跨中区3的钢箱梁上搭设支架、模板,布置钢筋,然后在跨中区3浇筑第一钢筋混凝土桥面板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52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