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窑炉余热利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75248.6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2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北流仲礼瓷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6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 |
地址: | 5374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窑炉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窑炉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窑炉是陶瓷成型中的必备设备,也是能耗最大的设备之一。现在由于能源储量的日益减少及能源价格的飙升,陶瓷行业节能形势十分严峻,原来的窑炉余热一般是直接向外排空,未作任何处理和利用,既浪费了窑炉的余热,又造成工作环境较热,不利于工人工作。也有对窑炉的余热加以利用的设备,但利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其对窑炉的余热利用效率高,安全可靠。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窑炉、窑炉排水管、窑炉阀门、烘干室、热交换器、鼓风机、烘干室排水管、烘干室阀门、水箱、进水管、水泵及进水阀门,所述窑炉的壁部设置有中空的水腔,所述水腔的下端通过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水箱连接,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所述水泵及进水阀门,所述烘干室的上方安装有所述热交换器及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上方,所述水腔的上端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通过所述窑炉排水管连接,所述窑炉排水管上安装有所述窑炉阀门,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通过所述烘干室排水管与所述水箱连接,所述烘干室排水管上安装有所述烘干室阀门。
其他优选的结构还有:
所述窑炉的外壁是隔热层,内壁是导热层。
所述鼓风机的下端安装有漏斗罩。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通过冷却水循环,把窑炉余热转换到热交换器,热交换器把热量转换给鼓风机吹进烘干室的空气,本发明换热效率高,能充分吸收余热,对窑炉的余热进行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窑炉余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保护范围并不受制于本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方案是:一种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窑炉8、窑炉排水管6、窑炉阀门7、烘干室1、热交换器2、鼓风机3、烘干室排水管15、烘干室阀门14、水箱13、进水管10、水泵12及进水阀门11,窑炉8的壁部设置有中空的水腔9,水腔9的下端通过进水管10与水箱13连接,进水管10上安装有水泵12及进水阀门11,进水阀门11安装在水泵12的后方,烘干室1的上方安装有热交换器2及鼓风机3,鼓风机3位于热交换器2的上方,热交换器2包括水管4及散热带5,多个散热带5夹设于多个水管4之间,水腔9的上端与热交换器2的进水口通过窑炉排水管6连接,窑炉排水管6上安装有窑炉阀门7,热交换器2的出水口通过烘干室排水管15与水箱13连接,烘干室排水管15上安装有烘干室阀门14。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方案还有:窑炉8的水腔外壁是隔热层,内壁是导热层。鼓风机3的下端安装有漏斗罩。
工作原理:由水泵12把水抽送到水腔9中,水在水腔中吸收窑炉8内的余热,然后从窑炉排水管6进入到热交换器2中,带有热量的水依次流经热交换器2上的水管4,再经由烘干室排水管15重新排回水箱13中,在带用热量的水流经水管4时,鼓风机3把空气从漏斗罩流入到散热带5中,空气吸收在水管4内水的热量,最后进入到烘干室1内,提高烘干效率。通过控制器控制水泵与各阀门之间配合工作,打开水泵12时,同时打开各阀门,使水能够顺利流通,关闭水泵12时同时关闭各个阀门,使水能够停留,这样在水腔9内的水能够充分吸收窑炉的热量,而在热交换器2内的水的热量又能够被空气充分吸收,提高窑炉8余热的利用效率,避免水体不断地流动循环而增加热量的流失。
本发明换热效率高,能充分吸余热,并能对窑炉8的余热进行充分利用,提高烘干室1的烘干效率。
通过以上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发明,公开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发明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北流仲礼瓷业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北流仲礼瓷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52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间排液式高效冷凝系统
- 下一篇:一种转炉余热蒸汽综合利用系统及余热利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