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花润喉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76041.0 | 申请日: | 2014-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1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胜;曹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国中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423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喉 养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饮品,尤其涉及一种三花润喉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蜡梅中文别名:金梅、腊梅、蜡花、黄梅花。蜡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绽蕾,斗寒傲霜,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强暴面前永不屈服的性格,给人以精神的启迪,美的享受。它利于庭院栽植,又适作古桩盆景和插花与造型艺术,是冬季赏花的理想名贵花木。花芳香美丽,是园林绿化植物。根、叶可药用,理气止痛、散寒解毒,治跌打、腰痛、风湿麻木、风寒感冒,刀伤出血;花解暑生津,治心烦口渴、气郁胸闷;花蕾油治烫伤。花可提取蜡梅浸膏0.5-0.6%;化学成分有苄醇、乙酸苄醋、芳樟醇、金合欢花醇、松油醇、吲哚等。种子含蜡梅碱。
茉莉为直立或攀援灌木,小枝被疏柔毛。果球形,径约1厘米,成熟时紫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原产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早已引种,并广泛地种植。茉莉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其叶色翠绿,花朵颜色洁白,香气浓郁,是最常见的芳香性盆栽花木。茉莉有着良好的保健和美容功效,可以用来饮食,可用于茉莉花茶的制作。
“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
因此,以腊梅花、茉莉花和金银花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复合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独特营养成分的三花润喉养生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三花润喉养生茶,该茶是指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均匀而成的袋泡茶:
腊梅花 12%-14%;
茉莉花 10%-14%;
金银花 1%-5%;
枇杷叶 2%-5%;
百部 1%-5%;
其余为绿茶。
一种三花润喉养生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需原料按照所述配比称取,备用。
(2)选用合绿茶、腊梅花和茉莉花,用清水清洗,过滤,再加取出晾晒,按照传统制茶工艺制成半成品茶叶。
(3)选取金银花、枇杷叶和百部采用煎煮法处理,得到煎煮液。
(4)将上述煎煮液用高压喷洒的方法喷洒在上述半成品茶叶上,使两者充分混合,最红将茶叶装袋,即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以腊梅花、茉莉花、金银花、枇杷叶、百部和绿茶作为原料,研制生产出具有润喉润肺、理气止痛、散寒解毒、解暑生津、顺气止咳、清虚火、去寒积、治疮毒、消疽瘤、宣散风热及清解血毒等功效的养生茶。
(2)制备工艺简单,饮用方便,成本较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三花润喉养生茶,该茶是指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均匀而成的袋泡茶:腊梅花12克,茉莉花10克,金银花1克,枇杷叶2克,百部1克,绿茶74克。
实施例2
一种三花润喉养生茶,该茶是指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均匀而成的袋泡茶:腊梅花12克,茉莉花12克,金银花2克,枇杷叶3克,百部1克,绿茶70克。
实施例3
一种三花润喉养生茶,该茶是指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均匀而成的袋泡茶:腊梅花13克,茉莉花13克,金银花3克,枇杷叶4克,百部2克,绿茶65克。
实施例4
一种三花润喉养生茶,该茶是指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均匀而成的袋泡茶:腊梅花13克,茉莉花14克,金银花4克,枇杷叶4克,百部3克,绿茶62克。
实施例5
一种三花润喉养生茶,该茶是指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均匀而成的袋泡茶:腊梅花14克,茉莉花14克,金银花5克,枇杷叶5克,百部5克,绿茶57克。
上述实施例1-5所述的一种三花润喉养生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国中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国中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60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