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评价调堵剂在低渗透裂缝岩心中适应性的实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6662.9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6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赵凤兰;侯吉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E21B47/00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评价 调堵剂 渗透 裂缝 岩心 适应性 实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增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评价调堵剂在低渗透裂缝岩心中适应性的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低渗透油藏储量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长庆、大庆、吉林和新疆油区。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的快速发展,低渗透油藏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新探明地质储量中低渗储量的比例越来越大,约70%以上的新探明储量为低渗储量,预计今后发现的储量仍将以低渗透为主。探索合理的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将有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低渗透油藏由于储层物性差,油井产量低,而且由于孔隙结构复杂、渗流状态异常,导致其油田开发特征与中高渗透油藏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发生质的变化。低渗透油田渗流能力较差,天然能量又不充足,如果依靠天然能量进行开发,能量会衰竭得很快;因而,低渗透油田油水井在投产初期或生产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压裂、酸化、注水补充能量等油层改造措施。另外,低/特低渗透油藏储层多数是由致密岩石构成,这种岩石有相对较大的强度极限及脆性,并且在构造历史上大都受过较强的地应力作用,通常都具有不同发育程度的裂缝系统。因而,在中国许多低渗透油田中,储层都有裂缝发育,构成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裂缝的存在使得该类储层的应力敏感性现象更加明显,而且裂缝的开启、闭合对储层的渗流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这类储层的渗透率一般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在油田注水开发中沿裂缝的延伸方向容易引起采油井的暴性水淹等。由于裂缝方向性的影响,区域水淹程度极不平衡,层间矛盾逐渐加剧,含水不断上升,原有的调整措施及开发技术逐渐不适应油田开发的需要,其调整效果差,产量递减加快;但在非裂缝方向和部位存在大量剩余油,由于在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中,裂缝相对基质来说,其渗透率大得多。
目前国内主要裂缝性油藏的调堵难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封堵强度不够,由于大孔道或裂缝通常较大,因此不仅要求调堵剂本身具有更高的强度,同时需要与岩石壁面粘接强度大;二是调剖深度有限,这一技术必须解决调堵剂在油藏中的注入和运移性能与封堵强度的矛盾,因此,裂缝性低渗油藏窜流通道的深部封堵问题一直是堵水调剖领域的技术难点。
针对裂缝性低渗油藏如何实现控水增油,近些年来,人们对深部调剖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了适用于不同低渗透油田的深部调剖技术及相应的调剖体系。目前,已研究出的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用调剖剂包括:有机铬冻胶调剖剂、微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液、预交联颗粒+水驱流向改变剂+疏水缔合聚合物组成的复合深部调剖体系、聚丙烯酰胺-酚醛交联弱凝胶+体膨凝胶颗粒组成的组合调剖剂体系、高强度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凝胶堵剂SAMG-1、超强吸水颗粒型凝胶+弱凝胶组成的深部调驱体系、有机铬延迟交联体系、有机酚醛交联冻胶体系、凝胶微球—颗粒型调剖剂、聚丙烯酰胺环氧树脂、改性酚醛凝胶堵剂以及氮气泡沫调剖体系等。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深部调剖技术还未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
针对裂缝性低渗油藏的特点及目前该类油藏对控水增油技术的需求,有必要加强深部调剖技术在此类油藏中的研究与应用,建立一套适用的低渗透砂岩油藏调堵体系及其可靠的室内评价方法。在现有的文献报道中,并未检索到关于调堵剂在低渗透裂缝岩心中适应性的系统评价方法,这也正是该项研究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评价调堵剂在低渗透裂缝岩心中适应性的实验方法,该方法用于从待选调堵剂中筛选出适用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封堵的体系,并给出相关的参数供矿场应用参考。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裂缝低渗岩心模型的制备:参考实际的裂缝低渗油藏,以人造低渗均质柱状岩心和人造低渗均质方岩心为基质进行造缝,制作裂缝柱状岩心模型和裂缝方岩心模型;
(2)以所述裂缝柱状岩心模型或裂缝方岩心模型为物理模型,分别考察注入量为1倍裂缝体积下不同调堵剂的封堵性能,计算出每个调堵剂对应的突破压力梯度、残余阻力系数以及封堵率;首先,将每个调堵剂的突破压力梯度与所述模型的最小启动压力梯度进行比较,剔除突破压力梯度小于等于所述模型的最小启动压力梯度的调堵剂,然后比较剩余调堵剂对应的封堵率,封堵率越大且突破压力梯度越大的调堵剂即为低渗透裂缝岩心用最适调堵剂。
上述方法步骤(1)中,制备所述裂缝柱状岩心模型所用的人造低渗均质柱状岩心(基质)的气测渗透率为5×10-3μm2-50×10-3μm2,直径为2.5cm-3.8cm,长度为7cm-1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66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