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打嗝的中药丸剂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77756.8 | 申请日: | 201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2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郗艳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环太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2 | 分类号: | A61K36/902;A61K9/20;A61P1/00;A61K35/38;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打嗝 中药 丸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打嗝的中药丸剂。
背景技术
打嗝即呃逆,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打嗝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健康人也可发生一过性呃逆,多与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过快、过饱,摄入很热或冷的食物饮料、饮酒等,外界温度变化和过度吸烟亦可引起。呃逆频繁或持续24小时以上,称为难治性呃逆,多发生于某些疾病。
平常一次性打嗝可通过分散注意力,喝开水,嚼服生姜片等方法阻断神经反射而使打嗝中止。而顽固性打嗝,即打嗝持续数周乃至数月不止,用一般方法治疗无效者。根据国内各地的经验,通常采用注射或口服西药的方法治疗,中医多采用针灸的方法。然而西药治疗的副作用大,对患者肝肾组织伤害很大;针灸疗法安全可靠,但起效慢,少数患者会出现晕针现象。
发明内容
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疗效确切、显著的治疗打嗝的中药丸剂。中药汤剂、丸剂、
中医认为发生呃逆的原因很多,有由于过食生冷食物或苦寒药物引起的;有由于过食辛热食物或辛燥药物引起的;有由于精神刺激情志失调,胃气郁逆引起的;也有由于久病、重病脾胃虚寒而引起的。因此,中药治疗应以和胃降气平呃为主。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打嗝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药原料制成:
党参5~15份,甘草2~10份,沉香6~9份,丁香9~20份,干冬菜1.5~3份,三棱1~3份,柿蒂3~9份,山里红1~3份,藿香9~15份,狗宝0.1~0.3份,芦根3~9份,刀豆6~10份,小凤尾草2~6份,苍术6~10份,白芍5~10份,熟地黄9~15份,当归6~12份,竹叶6~12份,米露9~30份,万丈深2~6份,麦冬1~3份,假百合2~4份,蜂蜜100~300份;
制备方法:先将配方中的各味中药分别去杂、干燥、粉碎、混匀,过200目筛得到药粉,将药粉高温消毒灭菌备用;然后将蜂蜜用文火加热,不停翻炒至蜜汁发黄气泡,停火,自然冷却至50~60度;最后将蜂蜜缓慢加入到药粉中,互相掺调均匀并搓圆成丸并分别密封保存即可。
本发明治疗打嗝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党参9~15份,甘草4~9份,沉香6~8份,丁香12~16份,干冬菜1.5~2.5份,三棱1.5~2.5份,柿蒂5~8份,山里红2~3份,藿香10~12份,狗宝0.15~0.25份,芦根4~7份,刀豆6~9份,小凤尾草2~6份,苍术6~8份,白芍6~9份,熟地黄10~14份,当归9~12份,竹叶6~10份,米露15~20份,万丈深3~5份,麦冬1.5~2.5份,假百合2.5~4份,蜂蜜150~265份。
本发明治疗打嗝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党参12份,甘草8份,沉香7份,丁香15份,干冬菜2份,三棱2份,柿蒂7份,山里红2.5份,藿香11份,狗宝0.2份,芦根6份,刀豆9份,小凤尾草3份,苍术7份,白芍7份,熟地黄12份,当归12份,竹叶8份,米露16份,万丈深4份,麦冬2.5份,假百合3份,蜂蜜200份。
本发明涉及的中药的药性及药理分别为: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作用。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能够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沉香:味辛、苦,性微温;归脾、胃、肾经。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疗效。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能够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干冬菜:味咸、苦,性平;归肺、肾经。具有滋阴,开胃,化痰,利膈的功效。主治肺热痰嗽,喉痛,失音。
三棱:味辛、苦,性平;归肝、脾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作用。用于症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
柿蒂:味苦、涩,性平;归胃经。能够降逆下气。主治呃逆,噫气,反胃。
山里红:味酸、甘,性温。《西藏常用中草药》中认为它有消食积,化瘀滞的作用。用于治疗肉食积滞,消化不良,泄泻,痛经,产后瘀血作痛,高血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环太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济南环太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77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制剂
- 下一篇:一种治疗骨髓炎的复方蜈蚣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