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背光组装机软背光夹紧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7843.3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0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奎;邹艳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益盛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8/10 | 分类号: | B32B38/10;B25B11/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21215 | 代理人: | 周志舰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背光 组装 夹紧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自动背光组装机,更具体地说,涉及背光片的定位夹紧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全自动背光机的使用厂家日益增多。在全自动背光机的工作过程中,都需要将背光片表面的薄膜撕掉,为此需要为背光片设计专门的固定机构。现有技术中,背光片撕膜过程中,背光片依靠吸附方式固定,问题在于,
背光片底部吸附的位置是位于背光片背部,处于中部位置,而边缘由于无法封堵吸附口,无法利用吸附方式固定。此种方式下,当表面薄膜撕至背光片边缘处,背光片容易被表面贴膜带起,从而造成撕膜操作的不顺利,甚至损失背光片。尤其,目前,软背光片的使用越来越多,当软背光片依靠背光撕膜吸手从背光定位平台搬送到组装平台时,由于背光片材质软,撕膜吸手撕膜时会将背光片一同带起,造成背光片废品率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背光机针对背光片撕膜过程不顺利,易造成背光片损伤的问题,尤其现有的背光机不能良好实现软背光片的撕膜功能,造成背光片废品率大大增加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背光片的夹紧机构,主要用于撕膜过程,确保顺利完成撕膜工作,运用气缸与导轨配合,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结构简单、易懂。调节方便,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适应于不同尺寸的背光片的撕膜,使整个设备更加完善,功能的多样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背光组装机软背光夹紧机构,包括用于搁置背光片的大板,所述大板一侧设置有背光片的定位组件和压紧组件;其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调节槽的连接件,以及通过所述调节槽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定位块,撕膜工况下,所述定位块的位置使得其前端面顶靠在被搁置的背光片边缘。所述压紧组件包括通过连接机构固定于所述大板一侧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执行部件通过连接浮动接头连接了底部设置固定导轨的推动板,所述推动板通过位置调整槽及连接部件设置用于压在背光片边缘的压爪。
优选方式下,所述推动板设置有平行背光片搁置方向的位置调整槽,所述位置调整槽上方安装了爪连接件,所述爪连接件上开设有插接口,竖向插接所述压爪的竖直部分;所述压爪还包括位于所述竖直部分上部前向伸出的爪体部分。
此外,所述连接件依次通过柱连接件、块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大板上;所述连接件的调节槽平行背光片搁置方向;所述定位块与所述连接件的连接结构中设置有竖向调节口,所述定位块插接于所述竖向调节口中。
此外,本发明机构中的所述压紧组件位于背光片在长度方向上距撕膜把手较远的一侧。通常情况下,背光片表面贴膜均设有一个用于撕膜的把手,而把手设置于背光片宽度方向一侧,在撕膜过程中,背光片在长度方向上距撕膜把手较远的一侧,均是最后撕膜的位置,因此也是易损伤的位置,因此,压紧组件需要位于背光片在长度方向上距撕膜把手较远的一侧设置。
本发明软背光片的夹紧机构,主要用于背光片撕膜,确保顺利完成撕膜工作,具有结构简单、易操作、调节方便,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适应于不同尺寸的背光片的撕膜的特点,本发明使全自动背光组装机更加完善。
附图说明
图1是全自动背光组装机软背光夹紧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夹紧机构拆除夹紧执行部件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全自动背光组装机软背光夹紧机构,包括用于搁置背光片22的大板21。大板21一侧设置分别用于背光片22定位和压紧的定位组件和压紧组件。
图中,定位组件包括设置调节槽的连接件3,连接过程:图1中首先把两个柱连接件1安装到大板21一侧,然后再把两个块连接件2分别装在两个柱连接件1上面,之后安装连接件3。连接件3通过支撑块4及其他辅助固定件安装起定位作用的定位块6。支撑块4在连接件3上的位置可以依靠调节槽调整确定,从而调整定位块6的位置,具体说,所述连接件3的调节槽平行背光片搁置方向,使得定位块6水平位置可调;定位块6的连接结构中设置有竖向调节口,所述定位块6插接于所述竖向调节口中,高度可调。通过调整,保证撕膜工况下,定位块6的前端面顶靠在被搁置的背光片22边缘,达到定位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益盛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益盛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78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