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磁性SBA-15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9597.5 | 申请日: | 201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3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赵颖;席北斗;彭星;李曹乐;夏训峰;杨天学;李晓光;张列宇;侯佳奇;郭祎阁;刘文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37/00 | 分类号: | C01B37/00;C01B39/00;C01G49/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磁性 sba 15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环保的制备磁性SBA-15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1992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科学家最早报道MCM-41介孔氧化硅材料开始,介孔分子筛就成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20年来,不管是在新的介孔分子筛合成方面,还是研究它们的形成机理,以及介孔分子筛的应用性研究,都取得了高速发展。尤其是SBA系列的新型介孔分子筛的发现,进一步拓展了介孔材料的种类和结构。
SBA-15介孔分子筛由于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孔径大小可调控,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较高的孔隙率和易于修饰等特点,使得其常被用于催化、吸附、分离和主客体材料等领域。近年来,功能化SBA-15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研究者分别运用溶胶-凝胶法、后灌注法和纳米浇铸法来合成磁性介孔分子筛材料,这种材料被运用到环境污染物的去除、分离、生物成像、超高热治疗和药物运输等方面。目前报道的SBA-15负载磁性纳米粒子主要是Fe2O3、Fe3O4、Fe、FePt、Co3O4和CoFe2O4等。而合成这些磁性SBA-15的主要方法包括一步合成法与后合成法。前者是指在SBA-15介孔分子筛材料的合成过程中加入铁源,一步合成目标材料,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减少煅烧次数,铁氧化物能够更加均匀的分布在SBA-15载体上,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如zhu等制备的磁性SBA-15材料被用于药物运输,其比表面积达到634m2/g。后者是指在SBA-15介孔分子筛合成以后,将铁源或钴源加入到分散均匀的SBA-15悬浮液中,再经过后续处理,制备出磁性SBA-15,这种方法研究较多,且相对容易控制,但是制备的铁氧化物容易堵塞介孔孔道,使得材料的比表面积降低,如Souza等合成的SBA-15/Fe3O4相对于其单独合成的SBA-15表面积从789m2/g降低到585m2/g。不论是上述两种合成方法的任何一种,都不可避免的需要加入外来酸源,这样就会在制备后产生酸性废水,需要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加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的绿色环保的制备磁性SBA-15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带来酸性废液、对制备材料的仪器设备要高和合成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制备磁性SBA-15的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亚铁化合物于避光条件下搅拌溶解在水中,添加P123和TEOS搅拌;
2)将反应产物及母液转移至聚四氟乙烯中水热晶化;
3)冷却后过滤、干燥,煅烧得到最终产物。
所述的方法中,步骤1)的亚铁化合物为氯化亚铁、硫酸亚铁或硝酸亚铁。
所述的方法中,步骤1)的搅拌温度为35℃-45℃之间,搅拌时间为18-24h。
所述的方法中,步骤2)的水热温度为90℃-110℃,水热时间为36-72h。
所述的方法中,步骤3)的煅烧温度为500℃-600℃,煅烧时间为5-8h。
本发明的效果是:
1)生产成本低廉,不会产生酸性废液,对仪器设备要求降低;
2)合成产品的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稳定性强;生产工艺更加简单,绿色环保和经济。
附图说明
图1磁性SBA-15介孔分子筛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图2磁性SBA-15介孔分子筛材料的透射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首先称取1.5g的氯化亚铁,避光条件下搅拌,使其溶解在装有50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然后添加2g P123到烧杯中,室温下磁力搅拌成均匀溶液,再加入4.25g TEOS,40℃下搅拌20h,接着将反应产物及母液转移至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水热釜中,并在100℃水热72h,冷却后,样品经过滤、烘箱干燥,最后在空气氛围下500℃煅烧6h,脱去模板剂,得到磁性SBA-15样品,其比表面积为749m2/g,孔径7.5nm,孔容1.40cc/g。
本实施例制备的磁性SBA-15介孔分子筛材料的扫描电镜图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制备的磁性SBA-15介孔分子筛材料的透射电镜图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95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水源突发性氨氮污染的饮用水应急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隔热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