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移动式玻璃板下温度测定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80255.5 | 申请日: | 201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8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夏鹏华;常婷;蔡俊;张德三;班宜领;张奎;郑纤秀;卢佩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10 | 分类号: | G01J5/10;G01J5/0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23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玻璃板 温度 测定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式玻璃板下温度测定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玻璃生产线上,退火窑内玻璃板面的温度,是控制玻璃质量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不合适的温度会导致玻璃炸板或玻璃不易切裁等缺陷,所以玻璃板面的温度操作人员会时刻关注,一旦温度产生波动要在第一时间调整过来。
目前的玻璃生产线,虽然在退火窑各区窑体内设置了各个温度测量点,但是因为退火窑设备的封闭性以及窑内环境高温的特殊性,所设置的温度测量点要么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要么设置点与玻璃板面距离远,不能准确的测得玻璃板面的温度。没有准确的温度基础,操作人员经常不好确定是退火窑某段区域出现问题,耽误生产,给生产线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提供一种机构能近距离测量玻璃板面温度,并且能不受窑体内环境温度的影响对玻璃生产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发明提供一种简易的测量玻璃板下温度机构,不仅能近距离测量玻璃面,而且可移动,利用退火窑设备的自身特点,实现多通道、多点温度的精确测量,对玻璃生产线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玻璃板下温度测定机构,可以测量退火窑任意一个区域的温度,并且利用自带的标尺,可准确定位所测量的点在玻璃板面的位置,实现了可移动、准确、多通道、多点温度测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可移动式玻璃板下温度测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平行的行走导轨,行走导轨上安装有行走小车,行走小车的前端安装有挡板,行走小车的末端安装有与挡板相对的推拉手柄,行走小车的上端面安装有红外测温仪,行走小车的其中一侧壁上设有标尺,标尺的零位与行走小车的前端平齐,标尺长于行走小车末端且超出部分悬置空中(标尺长度稍大于退火窑宽度)。
所述的可移动式玻璃板下温度测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导轨为两条间隔且平行的凹槽。
所述的可移动式玻璃板下温度测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为长度在480~520mm的条形板,条形板的端部向上折弯。
所述的可移动式玻璃板下温度测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拉手柄可以为轴向伸缩杆。
所述的可移动式玻璃板下温度测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小车上端面设有固定法兰,固定法兰上端固定红外测温仪的底部。
所述的可移动式玻璃板下温度测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测温仪外壁设有循环水冷却套,循环水冷却套外壁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另一侧连接有出水管。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利用了退火窑设备自身的特点,通过观察口,直接进入窑体内近距离直接瞄准玻璃板面,准确测量温度,可以测量退火窑任意一个区域的温度,并且利用自带的标尺,可准确定位所测量的点在玻璃板面的位置,实现了可移动、准确、多通道、多点温度测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
可移动式玻璃板下温度测定机构,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平行的行走导轨2,行走导轨2上安装有行走小车3,行走小车3的前端安装有挡板4,行走小车3的末端安装有与挡板4相对的推拉手柄5,行走小车3的上端面安装有红外测温仪6,行走小车3的其中一侧壁上设有标尺7,标尺7的零位与行走小车3的前端平齐,标尺7长于行走小车3末端且超出部分悬置空中。
行走导轨2为两条间隔且平行的凹槽。
挡板4为长度在480~520mm的条形板,条形板的端部向上折弯。
推拉手柄5为轴向伸缩杆。
行走小车3上端面设有固定法兰8,固定法兰8上端固定红外测温仪6的底部。
红外测温仪6外壁设有循环水冷却套9,循环水冷却套9外壁一端连接有进水管10,另一侧连接有出水管11。
本发明主要组件的功能及用途:
红外测温仪6:红外测温仪是此温度测定机构的核心部分,窑内有烟雾、尘埃等,最好选取一种高精度的高温红外测温仪,并且能自动反馈数据到后方控制屏幕。因为此测温仪是需要进入窑体测量的(环境温度大概为70℃~600℃),所以此红外测温仪传感头需要带循环水冷却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02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