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背光组装机胶带换取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80354.3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3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奎;邹艳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益盛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19/10 | 分类号: | B65H19/10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21215 | 代理人: | 周志舰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背光 组装 胶带 换取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组装机,更具体地说,涉及胶带换取机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背光机更换胶带都是依靠两个加工件来夹紧胶带的,在更换胶带的时候,需要把加工件拆卸下来,更换完胶带之后,还需要把加工件安装上,非常的麻烦,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其结构非常的不实用,降低了设备的效率,影响了产能。
肘夹,搭配止动螺栓使用,是一种标准件的使用方式。如日本米思米集团(MISUMI)出售的MC01-S6型肘夹,通常需要配设SUST4-15型止动螺栓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用标准件肘夹来替代胶带换取机构中的加工件,旨在解决胶带换取不方便的问题。本发明机构可靠、稳定,更换胶带方便、快捷,节省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背光组装机胶带换取机构,包括穿设于固定板上的胶带安装轴,所述固定板的背面设置有磁阻尼器,所述磁阻尼器与所述安装轴相连接;所述安装轴的前端面固定有两个反向的肘夹,两个所述肘夹的止动螺栓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夹紧状态下,所述肘夹的夹体前端面卡于安装轴端面的边缘,从而卡紧安装于安装轴上的胶带。
优选方式下,所述肘夹选用日本米思米集团出售的MC01-S6型肘夹并配设止动螺栓。
本发明用标准件肘夹来替代胶带换取机构中的加工件,旨在解决胶带换取不方便的问题。本发明机构简单、可靠、稳定、成本低,更换胶带方便、快捷,节省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全自动背光组装机胶带换取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全自动背光组装机胶带换取机构胶带装夹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全自动背光组装机胶带换取机构,阻尼器1安装在固定板2上面,胶带安装轴3与磁阻尼器1(MTB-05,东莞正达张力控制器厂)的轴连接,胶带4安装在胶带安装轴3上。两个肘夹5相互反向固定在胶带安装轴3的端面上,两个所述肘夹5的止动螺栓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图中未示出)。肘夹5的开和闭对应胶带4的安装与拆卸,肘夹5的端部是外螺纹为M4的螺杆8(止动螺栓)。该肘夹5夹体前端即为螺杆8端部穿设的钣金件6,该钣金件6通过螺母固定。钣金件6上面有直径为4.2的孔,钣金件6的孔与肘夹5的螺杆8配合,然后钣金件6通过两个螺母把其夹在中间,这样就完成了此机构的连接。优选方式下,本发明肘夹5选用日本米思米集团出售的MC01-S6型肘夹并配设SUST4-15型止动螺栓。
夹紧状态下,肘夹5的夹体前端卡于安装轴3端面的边缘,从而卡紧安装于安装轴3上的胶带。本发明机构主要是为了解决胶带换取不方便的问题,工作过程为:
两个肘夹5处于打开的状态时,肘夹端部的压头处于升起状态,肘夹把手9与胶带安装轴的断面垂直,在弹簧作用下,将两个肘夹的止动螺栓拉紧,此时,胶带4就可以顺着肘夹5的把手安装在胶带安装轴3上,胶带5的里侧与胶带安装轴3的定位边贴合,然后把肘夹5闭合,肘夹端部的压头部分下降,肘夹5的夹体前端卡于安装轴3端面的边缘,使其与胶带4的内圈贴合,钣金件6起到了阻碍胶带4窜动的作用。此机构在整个设备中是起放胶带的作用,在设备的一端还有收胶带的机构,因此,设备在收胶带的同时会给放胶带一端提供一个反方向的力,为了防止胶带卷转动,在此机构的后面增加了一个阻尼器1,使整个机构更加稳定。图中,标号7是固定肘夹的安装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益盛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益盛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03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位寄存器、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智能弦乐器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