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筋连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81456.7 | 申请日: | 201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6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何玉红;丁晓玲;邹梦琳;于春玲;蔡艺地;孙志丽;李铭;张玉龙;耿烨;常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57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连接件。
背景技术
带肋钢筋,也叫螺纹钢筋、变形钢筋或螺纹钢,这类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钢筋混凝土生产中更是不能或缺。目前,在建筑行业中,传统的钢筋连接方式有搭接、焊接等连接方式,无论从连接质量、效率还是可操作性均不能满足建筑行业的需求。搭接的连接方式不能用于大规格钢筋的连接。而焊接有很多不足之处:如钢材材质不稳定、可焊性差等情况,工期紧或焊工水平较差的情况,电源不稳定、电容量不够的情况,风雨寒冷等气候影响以及防火要求高的场所施工的情况。
对两根带肋钢筋的钢筋头进行连接时通常采用连接套筒,我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163-2004)中对连接套筒的材质、螺纹连接强度、质检标准、包装运输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标准”中并未对连接套筒的外形作出明确规定。
同时,发明人在实践中发现,前述结构的连接套筒在使用时存在问题,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由于连接套筒表面光滑,工具没有着力点,容易打滑,增加了施工的难度,降低了施工效率,另外还可能导致连接套筒和混凝士结合部之间的附着力与带肋钢筋和混凝土结合部之间的附着力不一致,进而导致钢筋混凝土上连接套筒埋设位置处的结构体存在局部质量隐患,使钢筋混凝土受力时连接套筒处的钢筋混凝土不能与带肋钢筋处的钢筋混凝土同步分担荷载应力,严重时有可能使钢筋混凝土在连接套筒处发生断裂或剥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安装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安全可靠的钢筋连接件。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钢筋连接件,包括空心轴(1)、套筒(2);所述空心轴(1)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3)、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4);所述空心轴(1)的一端沿轴向均匀的设置了开口(5);所述套筒(2)靠近空心轴(1)一端的内孔设置有倒角卡扣(6),其作用在于使套筒(2)在压力的作用下更顺利的套在空心轴(1)上,并与空心轴(1)上的外螺纹(4)卡合,从而使 套筒(2)更好的固定在空心轴1上;所述套筒(2)的外表面上均匀的设置了凸出的棱齿(7);所述套筒(2)的内表面经过了粗糙化处理。
所述开口(5)设置有3~8个,优选设置5~8个。
所述棱齿(7)设置有3~5条,优选设置3~4条。
所述外螺纹(4)设置在空心轴(1)的外表面靠近开口(5)的一端。所述外螺纹(4)的长度约为空心轴(1)总长度的3/4~1,优选为4/5~6/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连接件对现有的套筒进行改进,在套筒的外表面上设置凸出的棱齿,作为工具的着力点,施工工具不会打滑,提高了工作效率。
(2)其在建筑水泥中凝固后,其外表面设有的棱齿还可帮助有效避免建筑外界震动时套筒打滑的现象,安全可靠。
(3)应用范围广,不受钢筋成份及种类的限制,能对钢筋在任意方向和位置的同异径连接,能对不能转动处钢筋连接。
(4)操作方便、快捷,施工速度快,可大大缩短工期。
(5)可全方位连接,连接质量稳定可靠。
(6)可提前预制,工厂化作业,不占用工期,全天候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钢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钢筋连接件的套筒(2)的法向剖面示意图(A-A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钢筋连接件的套筒(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钢筋连接件的套筒(2)的轴向剖面示意图(B-B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钢筋连接件连接钢筋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空心轴,2-套筒,3-内螺纹,4-外螺纹,5-开口,6-倒角卡扣,7-棱齿,8-经过粗糙化处理的内表面,9-被连接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14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合成气转化成烯烃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缝纫机声控操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