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埋弧焊的焊剂回收与输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82634.8 | 申请日: | 2014-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7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周方明;瞿刘华;陈琴;徐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凤凰船舶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32 | 分类号: | B23K9/32;B23K9/18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212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埋弧焊 焊剂 回收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与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埋弧焊的焊剂回收与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埋弧焊是一种重要的焊接方法,其固有的焊接质量稳定、焊接生产效率高、无弧光及少烟尘等优点,使其成为钢结构制作中的主要焊接方法。在埋弧焊的焊接过程中,焊丝和焊剂是两种不可缺少的主要焊接材料;当根据焊接钢种确定焊丝后,焊剂则成为与之配套的关键材料和耗用材料,而且焊剂直接影响着焊接金属的力学性能、抗裂性能、焊接质量及焊接生产等,也直接影响整个焊接的用料和焊接成本。
焊剂回收装置是埋弧焊机组的重要辅助设备。埋弧焊时,焊剂作为焊缝形成过程中的保护性辅助材料,只有小部分在焊接过程中形成了焊渣,但大部分焊剂没有熔化。这部分焊剂需要回收再利用,以节约生产成本。大多数埋弧焊钢管生产企业使用的焊剂回收、除尘装置不能实现焊剂回收、输送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并且经常有大量焊剂随粉尘排出,造成焊剂严重浪费,这些焊剂在循环利用过程中由于摩擦、碰撞会导致部分焊剂颗粒粉化,对正常焊接生产产生了很大影响。另外,焊剂撒落造成的粉尘,危害职工的健康,不符合HSE(健康、安全和环境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的要求。为了保证焊剂有合适的颗粒度和良好的透气性,同时避免粉尘污染工作环境,必须及时清除焊剂中的粉尘。因此,焊剂回收与输送装置在埋弧焊钢管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埋弧焊钢管生产机组的重要辅助生产设备。
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焊剂回收装置很多采用上下双箱体结构,体积过大,虽可以实现连续回收,但由于双箱不能频繁打开,往往会积存大量焊剂,焊剂瞬时下落的流量很大,由于无法实现对下落焊剂的流量控制,焊剂在短短几秒钟就已完成磁选过程,磁选效果不十分理想。同时长期工作后,回收箱体会被磨损,焊剂会破碎,箱体密封不严,使负压风不足,无法连续性吸放焊剂,而且有“跑焊剂”的现象,影响焊剂供给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回收效果好、连续工作性强、除尘性能好的用于埋弧焊的焊剂回收与输送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埋弧焊的焊剂回收与输送装置,它包括焊剂回收管、吸焊剂箱、磁选机,所述焊剂回收管与吸焊剂箱的上部连通,所述吸焊剂箱底部设有通孔管,所述磁选机位于通孔管的下方,所述吸焊剂箱内仅设有一个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上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呈弧状,所述呈弧状的挡板的一面为凹陷面,所述凹陷面对准焊剂回收管与吸焊剂箱的连通处,所述吸焊剂箱的上部设有百叶窗,所述吸焊剂箱的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通孔管的底部设置有自动关闭部件,所述自动关闭部件包括翻板阀、平衡块,所述翻板阀与平衡块固定连接,所述翻板阀与平衡块的连接处与通孔管底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翻板阀位于通孔管的下方,所述磁选机的上方设置有振动筛,所述振动筛位于通孔管下方。
优选地,所述焊剂回收管包括三叉管、第一回收管、第二回收管,所述三叉管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分管、第二分管、进气分管,所述第一分管与第一回收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回收管的另一端与吸焊剂箱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二分管与第二回收管的一端连通,第二回收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吸嘴,所述进气分管上连接有压缩空气机,且所述进气分管上设置有进气阀。
优选地,所述进气分管与第二分管的夹角为15°~30°。
优选地,所述吸嘴的截面积小于或等于出气口的截面积。
优选地,所述百叶窗由多层角钢单元构成,每层角钢单元包括至少两层倒扣的角钢。
优选地,所述挡板呈1/4圆弧状,所述挡板的凹陷面设置有聚氨酯耐磨衬板,所述聚氨酯耐磨衬板与挡板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聚氨酯耐磨衬板的厚度为15~20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管与吸焊剂箱的连接处设置有管头,所述管头采用白口铁管。
优选地,所述吸焊剂箱采用铝制材料,所述吸焊剂箱的箱体厚度为3~6mm。
优选地,还包括卸焊剂箱,所述磁选机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卸焊剂箱位于开口下方。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凤凰船舶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凤凰船舶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26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抹泥刀自动送钉专用焊机
- 下一篇:氩弧焊机出口保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