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蚕收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83102.6 | 申请日: | 2014-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2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余文中;何静;岳宣;张绍军;周光萍;张安臣;佘文惠;罗朝斌;黄桂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蚕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亮;程新敏 |
地址: | 5630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蚕饲育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原蚕收蚁方法。
背景技术
有关原蚕收蚁技术一直是桑蚕是原蚕生产技术的研究重点。“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共育的成败往往关系到一批蚕收成的好坏,而“收蚁”又是小蚕共育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它关系到收集蚁蚕头数的多少、蚁蚕体质和蚕发育的整齐度等。收蚁主要常用的是羽扫法和打落法以及用及打落法和羽扫法相结合,进行分区定量育。一般4-5g/区,各区蚁量相等,缩小区间开差,既有利于技术又利于贯彻防病措施。一旦发现传染性蚕病,可以区为单位淘汰,避免了过多的损失。
目前原蚕区饲养省力化技术仍是一个研究热门。收蚁总的要求“适时收蚁,防止饥饿,准确称量,不伤蚁体”。要实现家蚕收蚁总的要求需要解决四个方面问题:一是解决一日孵化率低;二是蚁蚕四处爬散,消耗体力,易受饥饿;三是收蚁方法不当或用力过重,受伤蚁体;四是收蚁时间紧,任务重,长时间繁杂的收蚁过程中高温多湿闷热或炭气中毒等原因,收蚁时出现个别饲育人员中毒、昏倒的事故等安全事故。这与现代农业生产追求低成本、省力化、高收益的目标背道而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原蚕收蚁方法,它不仅能做到适时收蚁,防止饥饿,不伤蚁体,而且能能有效控制带微粒子病病毒蛾区扩散和蔓延,同时减少了收蚁中的技术环节,实现了省力化收蚁,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原蚕收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种催青:将原种从冷库取出或浸酸处理的蚕种,调整温湿度及光照,促使蚕种孵化齐一;在收蚁前一天的24:00时前完成清扫苗蚁,并将1张蚕种纸放入饲育箔或饲育厢内,待感光收蚁;
2)收蚁:待收蚁当天的凌晨4:30分至5:00开始感光,8~9点开始进行第一次给桑,即给孵出桑;在第一次给桑4~5h后进行清扫,用鹅毛将已给孵出桑的蚁蚕从蚕种纸清扫下来待定座;然后进行定座,给蚁蚕在饲育箔或饲育厢内给予固定的饲育面积;然后进行消毒,用含有效氯质量百分比为2%的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消毒15分钟后,进行第二次给桑,将调好的方块叶喂给蚕宝宝。
步骤1)所述的温湿度具体是指,发育整齐且慢的品种,催青温度提高1℉~2℉,如期进行收蚁;对蚕卵胚子发育不整齐的品种,催青温度降低1℉~2℉,推迟一天进行收蚁。
步骤1)所述的调整光照具体是指,蚕种出库后,第1天~4天采用自然光线感光;第5天~8天采用人工感光,每日感光18小时,每日人工感光6小时,其余12小时采用自然感光,人工感光采用40W荧光灯,距离卵面100cm±20cm;第8天~9天进行黑暗保护。
在第一次给桑前,将每2.5~3.5g蚕子划分为一个区,第一次给桑时,每个区给桑25~30g。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从原种出库至收蚁期间,根据蚕卵胚子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调整其温湿度及光照条件,促使蚁蚕孵化齐一;每个饲育箔或饲育厢内仅放入1张蚕种纸进行收蚁,节约收蚁纸使用;减少了收蚁过程中的第一个清扫环节,预防收蚁方法不当,对着跗在蚕种纸或卵壳上的蚁蚕清扫过重,避免蚁蚕受伤害,降低了病原微生物留下了创伤感染机会,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在蚕座内蔓延和扩散;能减少了有微粒子病区蚁蚕四处爬散、或者打落法存在蚁蚕四处飞溅,带毒蛾区的蚁蚕到其它饲育区毒蔓延和扩散得到了有效控制,生产无毒蚕种。减少称量技术环节,不仅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做到适时收蚁,适时给桑,避免了收蚁时间偏长现象,能够有效预防蚁蚕四处爬散,蚁蚕体力消耗,免受饥饿,从而增强了蚕儿体质;此外,由于收蚁经常在木炭或煤加温,这样的高温环境下进行,时间紧,任务重,长时间繁杂的收蚁过程出现个别人员中毒、昏倒的等安全事故。收蚁时间的减少,能有效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蚕农积极性,给蚕桑发展带来了正面影响,推进蚕桑可持续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原蚕收蚁方法,2013~2014年在贵州省蚕业研究所实验室及荔波樟江蚕业有限公司实施,选用的蚕种为贵蚕一号原种;
1)原种催青:将原种从冷库取出后,调整温湿度及光照,促使蚕种孵化齐一;本实施例选用的蚕种为发育整齐且慢的品种,因此,催青温度提高1℉~2℉,如期进行收蚁;蚕种出库后,第1天~4天采用自然光线感光;第5天~8天采用人工感光,每日感光18小时,每日人工感光6小时,其余12小时为自然感光,人工感光采用40W荧光灯,距离卵面100cm±20cm;第8天~9天进行黑暗保护;在收蚁前一天的24:00时前完成清扫苗蚁,并将1张蚕种纸放入饲育箔或饲育厢内,待感光收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蚕业研究所,未经贵州省蚕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31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