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VOC含量高回弹聚氨酯泡沫用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83655.1 | 申请日: | 2014-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1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丙龙;秦好辉;董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蓝星东大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28 | 分类号: | C08G65/28;C08G18/48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voc 含量 回弹 聚氨酯 泡沫 用聚醚 多元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低VOC含量高回弹聚氨酯泡沫用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回弹聚氨酯泡沫塑料因其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极高的回弹性、低滞后损失,较高的压缩负荷比值,固有显著的坐感舒适性,优良的抗疲劳性能,类似乳胶表面的手感,良好的透气性;同时生产周期短、效率高、耗能低,广泛地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火车、家具等行业领域,用作座垫、靠背、床垫、头垫等领域。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家庭化的普及,人们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也越来越关注。舒适性是汽车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但随着汽车需求量不断的增加,汽车行业对泡沫供应商的标准要求也不断在提高。据统计,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有近90%的汽车存在VOC含量超标问题。其中,甲醛超标最严重,82%的被测新车车内空气甲醛含量超过室内甲醛国际限量值,28%的被测新车车内空气中苯类化合物含量超标。VOC含量超标会会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等症状,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如何降低聚醚产品系列VOC含量已是聚醚行业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活性、低气味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该聚醚多元醇适用于高回弹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尤其适用于低VOC含量的高回弹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
本发明低VOC含量高回弹聚氨酯泡沫用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采用多元醇类化合物为起始剂,在0-0.6MPa压力,60-140℃下,以碱金属氢氧化物为催化剂,与环氧化合物分步聚合,然后经过特殊后处理得到的;其中,多元醇类化合物的质量占总投料量的10-19.5%、环氧化合物的质量占总投料量的80-89.5%、碱金属氢氧化物的质量占总投料量0.2-0.5%。
多元醇类化合物为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甘油或三羟甲基丙烷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甘油。
碱金属氢氧化物催化剂为氢氧化钾或强氧化钠,优选氢氧化钾。
所述反应温度为80-110℃,压力为0.1-0.4MPa。
所述环氧化合物为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
所述分步聚合为起始剂在催化剂催化下,分四步与环氧丙烷聚合,最后再与环氧乙烷聚合。
所述分四步聚合,是起始剂先与催化剂反应,生成中间体a,然后加助剂A脱水,然后再与环氧丙烷聚合生成低聚物b,再与环氧丙烷聚合生成低聚物c,最后再与环氧丙烷聚合生产低聚物d。目的是减少副产物的产生,降低产物的不饱和值。
所述助剂A为丙酮、甲醇或乙醇,优选丙酮,大大缩短脱水时间,节省三分之一的时间。
所述后处理,是粗产物在经过中和吸附后,加入助剂B,进行减压蒸馏,以脱除气味。合成低VOC含量的聚氨酯泡沫。
所述助剂B为丙酮、甲醇或乙醇,优选乙醇。大大减少聚醚的气味,能大大降低所合成聚氨酯泡沫的VOC含量。
产品中,VOC含量为20-25pp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副产物的产生,降低产物的不饱和值,降低成本,改善施工环境,增强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适用于高档汽车座椅、内饰、家具等行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对比例1
低VOC含量高回弹聚氨酯泡沫用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在5L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3000g甘油,489g氢氧化钾,氮气置换至釜内氧含量小于100ppm,保持釜内温度110±5℃,压力0.3±0.1MPa反应3小时,脱水6小时,测样、放料得中间体a,装桶备用。主要指标分析:水分0.03%。
在5L不锈钢反应釜中抽入600g中间体a,升温至80℃,抽真空至-0.098MPa,缓慢加入2628g环氧丙烷,保持釜内温度110±5℃,压力0.3±0.1MPa,环氧丙烷进料结束后内压反应2小时,真空脱除未反应的环氧丙烷,测样、放料得到低聚物b,装桶备用。主要指标分析:羟值342,水分0.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蓝星东大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东蓝星东大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36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