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山杉品种136的离体繁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84097.0 | 申请日: | 2014-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6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陆小清;李乃伟;李云龙;王传永;陈红;蔡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C05G3/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100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山 品种 136 繁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山杉品种136(Taxodium hybrids‘zhongshansha136’)的离体繁殖方法,属于木本植物种苗繁殖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山杉(Taxodium hybrids‘zhongshansha’)为杉科(Taxodiaceae)落羽杉属(Taxodium)。中山杉为半常绿高大乔木,树体高大雄伟,树型优美,是落羽杉(T.distichum)、池杉(T.ascendens)、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三个树种的优良种间杂交种,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多年选育而成。中山杉具有生长速度快,耐水湿,耐盐碱,病虫害少,抗风性强等优点,因此是优良的滩涂盐碱地的绿化树种。
由于中山杉的树干纹理直,结构细致,材质轻柔,耐腐防蛀,因此广泛用于建筑,桥梁,造船,家具等方面,所以杉树在中国的建材市场占据广阔的市场。
20世纪80年代从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杂交组合中选育出了第1代杂种落羽杉-中山杉302等速生、耐盐碱无性系;90年代又从中山杉302♀×墨西哥落羽杉♂杂交组合中选育出了第2代中山杉136、9、146等无性系。其中中山杉302和136号先后被审(认)定为国家级林木良种。136、146号被江苏省林业局认定为林木良种。9号被国家林业局授权新品种保护权。2004年“中山杉136”通过江苏省林业局林木新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目前已分别在江苏和浙江建立中山杉良种苗木生产基地,得到了林业园林和公路等绿化部门的广泛关注。
中山杉136为中山杉二代无性系中较为突出的品种。一年四季的枝叶颜色比较丰富,呈现绿——红(枝)——黄——红(叶)的颜色变化趋势,并且已经作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术语以及常规的试验材料在本领域广泛应用。然而,有关中山杉二代品种,尤其涉及中山杉136的快速繁殖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扦插繁殖上,而扦插繁殖受母本材料来源的限制很大。母本材料具有大量插穗,是扦插快繁生产的前提条件,这对于杂交选育的木本植物新品种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通过组培快繁是解决中山杉新优无性系扩繁的首选途径。
中山杉136是中山杉二代杂交种,如果采用种子播种繁殖,后代植株表型易产生分离,导致中山杉136的优良性状无法保存;扦插繁殖需要中山杉136提供大量的插条,因此繁殖材料受到极大的限制;嫁接繁殖需要大量砧木且技术要求高,人工成本高。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培养繁育中山杉136幼苗,仅需要少量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其优点扩繁速度快,成本低,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优质的幼苗。发明专利CN 102283126 B公开了中山杉302(中山杉136的母本)组织培养增殖方法,但是由于中山杉136是落羽杉属F2代杂交种与中山杉302的基因型及植株的代谢产物存在不同,因此不能通过简单地照搬用于中山杉136。
针对以上的现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山杉136的离体繁殖方法,其操作简单易行,大大提高了增殖率和增殖速度,从而获得优质的中山杉种苗,从而解决了中山杉136在城市园林绿化,公路绿化,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中山杉136种苗的来源,并提供一种繁殖速度快,种苗优质的中山杉136离体繁殖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山杉136的离体繁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1)外植体选取与消毒:选取春季中山杉136带有腋芽刚萌动的枝条作为外植体,用自来水冲洗枝条,以去除枝条表面的污垢,然后去除多余的叶片,并进行消毒:①用中性洗衣粉洗涤,再流水冲洗2h,滤纸吸干表面水分;②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0%酒精浸泡20~30s,无菌水冲洗3次,每次振荡3~5min;③立即转入1‰的升汞溶腋中消毒7-10min,最后用无菌水洗涤3~5次,每次振荡3~5min。
(2)改良1/2MS培养基的制备:用Ca(NO3)2.4H2O260mg/L代替原1/2MS培养基中的CaCl2.2H2O,用K2SO4560mg/L代替原1/2MS培养基中的KNO3,同时加入活性炭,浓度为:1500mg/L,其他组分均无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40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豆组织培养分化苗的生根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堵塞滴灌管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