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组合油环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84953.2 | 申请日: | 2014-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0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章家续;李欢;刘彤;欧阳彩云;罗俊;马亚坛;房程程;张亚洲;王英杰;黄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5/00 | 分类号: | F02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逢京喜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汽车发动机内的部件,特别是一种新型的组合油环。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在工作时不仅需要机油的充足供应,同时也要需要对机油的量进行调整。作为其中的主要部件,油环就是承担着这样的作用。其不仅负责将机油均匀的刮磨于缸孔壁上,还需要将缸孔壁上多余的机油刮到曲轴箱内,且其上需布置有回油孔。
现有的组合油环主要为刮片式。但在现有技术中的刮片式组合油环具有一些技术的缺陷:首先其刮油刃高度较高,因此需要较大的弹力才能实现油环与缸孔的接触面压,而较大的抵触力也对刀刃和缸壁造成损害;其次,由于刮油刃呈圆弧面,虽有较大的抵触力,但其刮油效果仍然不佳;另外,还有就是在上述工作条件下,刮油刃磨损较快,特别是在爆发压力较大的发动机上,且磨损后高度值增加较大,一不利于刮油,而增加了摩擦损失。
现有的另一种组合油环主要为螺旋撑簧式油环结构,例如中国专利公开CN103649604A所记载的结构。在该类型油环结构中通常采用螺旋撑簧将刮油刀的刮油刃抵触在缸孔的内表面上,并通过刮油刃与缸孔内表面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刮油。在该类型的组合油环中,刮油刃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径向抵触力、以及圆周方向的刮油力(摩擦力),相应的对各相关部件的产生受力和磨损,并进而由于这些力的存在影响到刮油效果、以及燃油消耗和机油消耗的技术问题。
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不仅对油环的自身造成了损耗,同时,由于其工作环境和工作效果的不理想,也进而使得发动机的工作效能受到限制。
同时,由于车用发动机向高强度化、高输出功率、轻量化方向发展,且低燃油消耗、低排放等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对活塞环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油环能够满足低燃油耗、低机油耗要求的趋势。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希望能够设计一种新型结构的组合油环,其应该在刮油与回油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工作中与缸孔的磨合性好,均匀接触、消除不规则的磨损,并能够有利于降低摩擦损失,同时满足低油耗的发动机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组合油环,所述组合油环与发动机的缸孔壁相抵触,并在所述缸孔壁上做刮磨运动,所述组合油环包括油环、刮油刀和螺旋撑簧,所述油环沿圆周方向布置有油孔,所述刮油刀经所述螺旋撑簧偏置并与所述缸孔壁相抵触,其中:所述刮油刀的刮油刃沿所述油环的径向呈二级阶梯状布置。
本发明通过呈二级阶梯状布置刮油刃,通过第二级刮油刃为刮油刃提供良好的强度同时,又减小了第一级刮油刃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摩擦力,获得更加均匀抵触力,且使得油环的受力(例如,径向力)更加容易被均匀控制,避免过大的磨损同时,也减少了对油环的变形力,有利实现发动机的低油耗目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刮油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油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油环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油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油环,2刮油刀,3缸孔,4螺旋撑簧,5油孔,6倒角,7活塞环槽,20刮油刃,21刮磨接触刃,22刮磨间隔刃,23过渡刃,d刃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油环为汽车发动机领域的常见部件,其基本结构和功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共知。在本发明中,如图4所示,整个油环组件被布置活塞环槽7内,其中通过螺旋撑簧4提供弹簧支撑力将刮油刀2偏置到缸孔3的内侧,并通过刮油刀2上的刮油刃20与缸孔3进行相对运动而实现刮油操作。
如图1至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组合油环,所述组合油环与发动机的缸孔壁相抵触,并在所述缸孔壁上做刮磨运动,所述组合油环包括油环1、刮油刀2和螺旋撑簧4,所述油环1沿圆周方向布置有油孔5,所述刮油刀2经所述螺旋撑簧4偏置并与所述缸孔壁相抵触,其中:所述刮油刀2的刮油刃20沿所述油环的径向呈二级阶梯状布置。
本发明中刮油刃20在沿径向为呈二级阶梯状布置刮油刃,在此结构中通过第二级刮油刃为刮油刃整体提供良好的强度同时,又减小了第一级刮油刃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摩擦力。在本发明中,采用较小的第一级刮油刃也使得刮油更加均匀,提高刮油效果。同时,由于接触面减小,避免了较大接触面积所带来了工作过程中的不均衡性的冲击,使得刮油刃相对油环的作用受力(例如,径向力)更加容易被均匀控制,有利于提高油环与缸孔壁的接触压力的同时减小对油环的变形力,有利实现发动机的低油耗目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49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汽油气化器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发动机控制程序读取优化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