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水体中锌离子浓度的试剂盒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85046.X | 申请日: | 2014-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2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尹魁浩;宋战锋;刘邦楠;廖汝娥;彭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科友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41 | 代理人: | 孙子才 |
地址: | 518001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水体 离子 浓度 试剂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经济快捷比色测定水体中锌离子的试剂盒和利用该试剂盒对水体中锌离子的浓度进行测定的方法,是一种便携型的检测方法。
3.背景技术
随着水污染的加剧和对饮水安全的日益重视,公众及水处理行业对掌握水质状况的需求也日益提升。锌作为水质污染重要指标之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及《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等国家标准对其存在浓度均有限制,长期饮用或接触受锌污染的水体,不但会导致头痛、头晕、高热及对眼睛刺激性伤害等,而且对水体生物的生存也构成严重的威胁。然而,目前对于水体中锌离子的检测基本上都采用国家/行业标准分析方法(如AAS、ICP、分光光度法等),检测结果准确度高,但不具备经济、快捷和现场测试的特点且专业水平要求高,已有国外厂家推出了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低的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检测技术,虽解决了现场测试的需求,但同样也面临价格和操作繁琐的问题,均不能普及于社会广大民众。
4.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济快捷型比色测试水体中锌离子含量的方法和一套水体锌离子测试产品的试剂盒。以避免使用价格昂贵的便携式分析仪等设备,操作简单,所用试剂盒总体廉价且易于回收,反应条件温和,能够广泛应用于社会。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测定水体中锌离子浓度的试剂盒,包括有试剂包、标准比色卡、有机溶剂、比色瓶和PH试纸;
所述的试剂包内的试剂是采用美国哈希公司生产的货号为2106669的商品化ZincoVer5锌试剂或按照以下配方自制试剂:
锌试剂(HOC6H3(SO3H)N=NC(C6H5)=NNHC6H4COOH)0.45%-0.50%;
氧化硼(B2O3)2.1%-2.3%;
硼酸钾(K2B4O7)18.5%-20.0%;
氰化钾3.0%-3.5%;
其余为抗坏血酸钠;
上面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所述的标准比色卡锌离子浓度与美国PANTONE国际标准色卡颜色色号对应关系如下:
用户利用上面的试剂包就可以基本完成水体的锌离子浓度测定工作。本发明的试剂盒其实就是平常用来进行水检测时所使用的检测包,包括有检测工具和检测试剂,商品化后为试剂盒。上面叫试剂盒,是根据习惯的叫法,有时实验室内也称为试验包,检测包等,总之只是一种将一种或者几种检测水体中锌离子浓度的药剂和检测用的工具组合到一起,也就是在一起。
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的比色瓶为25ml的比色瓶,是玻璃材质的圆柱形状瓶,具有螺旋口、pp材质的螺旋盖以及10、20、25mL的刻度线,内径和外径为分别为239.2~239.5mm、240.0mm,瓶口距离瓶底的高度为950mm。所述的有机溶剂为光谱纯或者优级纯的环已酮。所述的标准比色卡是采用光面铜版纸印刷,其颜色参数以型号为GP1401的美国PANTONE国际标准色卡记录所得,同时采用型号为GP 1401的美国PANTONE国际标准色卡油墨配方指南所用名称形式进行配方命名。
另外,为了测定方便,在试剂盒中还包括1mL pp材质滴管和盛有酸和碱溶液的试剂瓶。所述的酸和碱溶液为优级纯硝酸和氢氧化钠配配制的8mol/L硝酸或8mol/L氢氧化钠。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测定水体中锌离子浓度的方法,使用上述的试剂盒,包括以下步骤:
①、样品前处理:采用酸洗的容器收集一定体积的新鲜样水,以酸或碱调节溶液pH4-5;
②、氰化反应:取样水按照20ml样水加入0.42g-0.48g的比例加入试剂,使试剂完全溶解;
③、显色反应:取步骤②中加入了试剂的样品按照10mL样水加入0.5mL有机溶剂,剧烈搅拌35~60s,静置反应3.5~5min;
④、比色测定:在3~7min内将显色后的样品溶液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对,标准比色卡上与待测样品的颜色对应的浓度就是待测样品的锌离子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50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