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85161.7 | 申请日: | 2014-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2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鄢谊;李建军;倪军锋;周元章;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鸿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1 | 分类号: | G01R3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21534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线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ICT(In-Circuit Test,在线测试)是通过对在线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的电性能及电气连接进行测试来检查生产制造缺陷及元器件不良的一种标准测试手段,能明确指出不良的所在位置,极大的提升了不良品的检修效率和产品品质。SFIS(Shop Floor Integrated System,现场信息整合系统)能够实现生产制程及生产品质的监控,如SFIS可用外围的查询系统查出投入、产出的不良率、良率、error数量等等,现场的工作人员不需要再使用计算器、统计表等来统计各项资料,大大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成本。
目前采用的方法是,操作人员使用读码枪读取待测试单片上的条码,数据采集器接收到条码同时传输给产线中的服务器确认条码,随后传输给ICT和测试软件,最后把测试结果传输给SFIS。
中国专利(CN 101782615)公开了一种用于ICT测试站的SFIS预读码方法,其利用读码枪读取条码,ICT测试仪的测试软件中的DLICLient.dll文件把读码枪传过来的条码进行预存,ICT测试仪测试好后,DLICTLinet.dll文件把测试结果跟条码整合后,回传给SFIS,预存的条码标识为当前测试状态,并传给ICT测试软件,等待测试结果,重复上述过程,其利用作业员的测试等待时间,进行预读码,进而节省读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虽然上述专利能够一定程度的节省了操作人员重复扫描条码的时间,但是这种采用单片实插ICT的测试方法,每次只能测试一块单片,操作人员每次都要重取放单片,操作过程仍较为繁琐和耗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更改了传统的ICT测试方式,将单片测试改为多连片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的同时提高产能,节约人力成本。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在线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用于测试多连片的一测试载具;
将多连片安装到所述测试载具上;提取所述多连片中的多个单片分别对应的多个标识信息并集成为一信息标签;将所述信息标签贴附所述测试载具上;扫描所述信息标签,识别分解为所述多个标识信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多连片进行测试,自动上传测试结果并显示。
优选地,所述多连片包括16片单片。
所述标识信息包含区分多连片中多个单片的信息格式。
优选地,通过自动光学检测依次连接所述多连片中的多个单片分别对应的多个标识信息并集成为一信息标签。
优选地,将所述信息标签贴附于所述测试载具中放置所述多连片一侧。
本发明提供的在线测试方法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多连片的测试载具上粘贴标签信息,在ICT测试中,通过扫描测试载具上的标签信息自动识别待测试多连片,实现了对多连片的同步测试。
2.与传统的单信息上传方式不同,本发明将能够区分多连片中不同单片的标签信息同步上传至SFIS。
3.提高了测试效率的同时提高产能,节约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以标签信息方式上传SFIS的ICT测试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描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以标签信息方式上传SFIS(Shop Floor Integrated System,现场信息整合系统)的ICT(In-Circuit Test,在线测试)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制备用于测试多连片的一测试载具;
步骤S120将多连片安装到所述测试载具上;
步骤S130提取所述多连片中的多个单片分别对应的多个标识信息并集成为一信息标签;
步骤S140将所述信息标签贴附所述测试载具上;
步骤S150扫描所述信息标签,识别分解为所述多个标识信息;
步骤S160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多连片进行测试,自动上传测试结果并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鸿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环鸿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51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