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排涝与保水的集成式绿化带系统及排涝与保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85423.X | 申请日: | 2014-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5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薛联青;迟艺侠;王思琪;暴瑞玲;汪朱华;何新林;汤骅;杨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E01F15/00;E02B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排涝 集成 绿化带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排涝与保水的集成式绿化带系统,包括:种植有植物(1)的种植土层(5),其特征在于,在种植土层(5)下方设有滤排保水系统(2),在滤排保水系统(2)的下方设有不透水材料层(9),所述种植土层(5)呈下凹圆弧形状,所述滤排保水系统(2)由呈下凹形状的砂粒透水层(6)、呈下凹形状的砂砾料透水层(7)及砾石透水层(8)叠加而成,砂粒透水层(6)的上表面与种植土层(5)的下表面贴合,砾石透水层(8)的下表面与不透水材料层(9)的上表面贴合,所述不透水材料层(9)呈上凸圆弧形状,在滤排保水系统(2)内设有重力持排通道阵列(3)且重力持排通道阵列(3)垂向贯穿滤排保水系统(2),所述重力持排通道阵列(3)中的一排重力持排通道的一端立于不透水材料层(9)的最高处,并且,所述一排重力持排通道的另一端延伸经过呈下凹形状的砂砾料透水层(7)且止于种植土层(5)的最低处,在不透水材料层(9)的最高处设有排水孔(10),在排水孔(10)上覆盖有透水滤网(11),所述重力持排通道阵列(3)中的持排通道包括由透水材料构筑的通孔(12),在通孔(12)内堆积有粗骨料(13)并以粗骨料之间的孔隙作为透水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排涝与保水的集成式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砂粒透水层(6)由粒径0.075~0.25mm的细砂和0.25~0.5mm的中砂按3:1的比例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排涝与保水的集成式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砂砾料透水层(7)由粒径0.5~2mm的粗砂和2~5mm的细砾按1:1的比例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排涝与保水的集成式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砾石透水层(8)由粒径5~20mm中砾、20~60mm的粗砾和60~100mm的碎石料按照1:1:1的比例构成。
5.一种集成式绿化带系统的排涝与保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待修建的绿化带处挖一沟渠,在沟渠底部放置呈上凸圆弧形状的不透水材料层(9),在不透水材料层(9)的最高处设有排水孔(10),在排水孔(10)上覆盖有透水滤网(11),并将排水孔(10)接入市政排水管网;在不透水材料层(10)上依次铺设呈上凸圆弧形状的砾石透水层(8)、呈下凹形状的砂砾料透水层(7)、呈下凹形状的砂粒透水层(6)及呈下凹圆弧形状的种植土层(5),在砾石透水层(8)、砂砾料透水层(7)及砂粒透水层(6)内设置重力持排通道阵列(3),且将重力持排通道阵列(3)中的一排重力持排通道的一端设置在不透水材料层(9)的最高处,并使所述一排重力持排通道的另一端延伸经过呈下凹形状的砂砾料透水层(7)且止于种植土层(5)的最低处,所述重力持排通道阵列(3)采用以下方法施工:在砾石透水层(8)、砂砾料透水层(7)及砂粒透水层(6)内开挖按阵列分布的孔,在所挖孔的内壁上铺设透水材料以形成通孔(12),在通孔(12)内填充有粗骨料(13)并以粗骨料之间的孔隙作为透水路径;排涝时,绿化带内积水在重力作用下经由重力持排通道阵列(3)快速汇入市政排水管网,改善绿化带积水对路基的影响;保水时,蓄存在不透水材料层(9)上方的水分在水势梯度和毛管力的作用下为悬着在粗骨料(13)表面的水膜补充水分,并沿孔隙向上运移,进入绿化带根系层,解决植物需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542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茴香苗易移栽式育苗法
- 下一篇:威百亩在防治麻山药糊头病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