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紫外诱变型荧光假单胞菌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86364.8 | 申请日: | 2014-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2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娜;李丽艳;葛振宇;朱瑞艳;杜迎辉;徐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领先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0;A01P3/00;C09K17/00;C12R1/39;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5 | 代理人: | 吕世静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外 诱变 荧光 假单胞菌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株紫外诱变型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orescens,P.florescens)F1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及体内的生化反应过程。磷在大气中没有稳定的气态化合物,它的循环方式是一种典型的沉积式循环。植物所利用的磷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我国土壤耕层的全磷含量为0.4~2.5g/kg,但是植物可利用的有效磷不足全磷的1%。解磷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土壤并在自然磷循环中具有中心地位,解磷微生物可以将难溶性磷素转化为可溶性磷供给植物生长所需,因此,解磷微生物的应用可提高磷肥利用率,并能够改善土壤环境。
在众多解磷微生物中Pseudomonas florescens(P.florescens)具有较强的解磷作用,CN 201310079130公开了一株荧光假单胞菌,它的解磷量可达到424.92mg/L;CN 201310368621涉及一株荧光假单胞菌,它在蒙金娜无机磷液体培养基的解磷量可达579.4mg/L。
荧光假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好氧细菌,其营养需求相对简单,能够利用植物根分泌的大部分养分迅速定殖于植物的根部,是最有潜力的促进植物生长的根际微生物。另外,荧光假单胞菌由于能够分泌抗生素、噬铁素等有效因子,具有显著的植物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尤其对小麦全蚀病(CN201110266283)、番茄青枯病(CN 201010608662)、辣椒疫霉病(CN201310075560)防效显著。
已报道的荧光假单胞菌具有单一的生防功能或单一的解磷功效,兼具解磷和生防功效荧光假单胞菌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紫外诱变型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orescens,P.florescens)F1。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紫外诱变型荧光假单胞菌F1的用途。
[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株紫外诱变型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orescens,P.florescens)F1,它已于2014年2月17日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其保藏号为CGMCC NO.8820。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紫外诱变型荧光假单胞菌F1的培养方法。该培养方法的步骤如下:
A、斜面培养
使用接种环将紫外诱变型荧光假单胞菌F1接种于试管斜面培养基中,然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温度28~30℃的条件下培养24~48h,得到一种斜面培养物;所述试管斜面培养基的组成如下:5g/L牛肉膏、10g/L蛋白胨、5g/L氯化钠、18~20g/L琼脂与1000ml蒸馏水,pH值7.0~7.2;
B、液体培养
将4~5环在步骤A得到的斜面培养物接种到NB液体种子培养基中,然后置于恒温振荡培养箱中在温度28~30℃与转速180rpm的条件下振荡培养24~48h,得到一种含有80~100亿/ml紫外诱变型荧光假单胞菌F1的发酵培养物;所述的NB液体种子培养基组成如下:5g/L牛肉膏、10g/L蛋白胨与5g/L氯化钠与1000ml蒸馏水,pH7.0~7.2。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紫外诱变型荧光假单胞菌F1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途。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紫外诱变型荧光假单胞菌F1用于溶解在土壤中的不溶磷酸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土壤的不溶磷酸盐是磷酸一钙、磷酸二钙、磷酸三钙或氧基磷灰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紫外诱变型荧光假单胞菌F1按照1ml/100g施用到土壤中,其解磷能力达到25~40mg/kg。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紫外诱变型荧光假单胞菌F1用于防治在土壤中的土传病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土传病害是小麦全蚀病、辣椒青枯病、姜瘟病、三七根腐病或茶叶炭疽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使用所述的紫外诱变型荧光假单胞菌F1发酵培养物按照150ml/亩对小麦种子拌种,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5~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领先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领先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63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