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86683.9 | 申请日: | 2014-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3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张华平;卿剑平;邓自贤;张练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2/10;H01M10/613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模块 | ||
1.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所述模块包括软包锂离子电池层单元、底板、上盖、紧固螺栓;所述软包锂离子电池层单元包括软包锂离子电池、框架、散热板,所述框架为矩形结构,由至少一个矩形腔体构成,所述散热板设有形状及数量与所述框架的矩形腔体数量相同的凹坑,所述散热板卡装在所述框架中,散热板上的凹坑陷入框架的矩形腔体中;所述软包锂离子电池设置在所述散热板的凹坑中,整体构成软包锂离子电池层单元;
至少两个软包锂离子电池层单元沿厚度方向叠置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安装在底板与上盖之间,构成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一条边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软包锂离子电池卡装在所述散热板的凹坑中,电池极耳穿过所述第一凹槽延伸至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中设有第一凹槽的边定义为第一边,垂直于第一边的边定义为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与第二边交汇处的第一边上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轴线与第二边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等于第一边高度的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第一边上设有轴线平行于所述框架平面的凸台,所述凸台设置于每一个矩形腔体的中心线上;该凸台一方面构成电池正负极之间的隔离墩,防止电池短路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凸台上钻孔,为框架提供紧固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绝缘材料铸造制成,所述绝缘材料选自工程塑料、玻璃钢、PVC复合材料、尼龙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由金属材料冲压成型,所述金属材料选自铝、铜、锌的一种金属或其合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包锂离子电池之间通过导电片连接,实现并联或串联;所述导电片分为端部导电片与中间导电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导电片为长方形,其上设有沿长方形轴线对称分布的两组长条形通槽,该长条形通槽用作极耳过孔;
所述端部导电片为长方形,沿长方形的长度方向均布有长条形通槽;所述端部导电片上设置的长条形通槽的数量与所述中间导电片上设置的长条形通槽数量相同;或
所述端部导电片上设置的长条形通槽的数量是所述中间导电片上设置的长条形通槽数量的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端部导电片或中间导电片上的每一个长条形通槽的宽度比所述软包锂离子电池极耳厚度大0.5-1mm,相邻长条形通槽之间的间距为所述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厚度与散热片厚度之和。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散热板上设置的凹坑两侧端部各延设有一卡槽,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呈矩形、底面开口,所述卡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凹坑的开口方向相反,当所述散热板卡装在所述框架中时,框架的第二边卡装在所述卡槽中,所述散热板上设置的卡槽与所述框架的第二边之间形成的空隙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第一边上的第二凹槽共同构成所述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的散热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668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