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面型氧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87830.4 | 申请日: | 2014-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4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铁;吴鑫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纳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60 | 分类号: | G01N27/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面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技术,具体是一种测量氧气的传感器,适用于汽车及其他内燃机尾气中的氧气,氢气和碳氢化合物测量。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特别是汽车,控制系统中,氧传感器,三元催化与电子控制供油是内燃机控制的核心。现在使用的最广泛的车用氧传感器是检测理论空燃比型氧传感器,它提供的信息使得发动机保持在理论空燃比附近工作,达到最佳燃油效率;装在三元催化器后的氧传感器能使三元催化处于最佳工作区域。
现在使用的最广泛的车用氧传感器是浓差电势型氧化锆传感器,主要采用片式结构;由于传统的管式结构的氧传感器反应时间较慢,它在逐步被新型的片式结构氧传感器替代。目前的片式结构氧传感器包括氧化锆基体,一个敏感电极及一个参考电极;氧化锆基体的材料为氧化钇稳定氧化锆,敏感电极均位于氧化锆基体上。在敏感电极上,加上多孔陶瓷涂层,用于与被测气体接触,参考电极均位于氧化锆基体的另一面,用于与空气接触。假如被测气体是氧气,那么电极两边的氧气浓差会产生电势,电势突变发生在理论空燃比。然而,在实际的发动机废气中,有氧和各种可燃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和烃类共存,造成电势突变偏离理论空燃比。这样用于优化燃料效率,氧传感器需要经常校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氧传感器。它包括氧化锆基体,二个敏感电极及一个参考电极;氧化锆基体的材料为氧化钇稳定氧化锆,二个敏感电极均位于氧化锆基体上。在二个敏感电极上,加上一层不同厚度的多孔,或者不同空穴的多孔陶瓷涂层,用于与被测气体接触,参考电极均位于氧化锆基体的另一面,用于与空气接触。二个敏感电极分别与参考电极电连接。
本发明是目前片式氧传感器的改进,增加了一个敏感电极,同时在这敏感电极上,加上一层不同厚度的多孔,或者不同空穴的多孔陶瓷涂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敏感电极上的多孔陶瓷涂层由氧化钇稳定氧化锆制成,或者由氧化铝和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的复合材料组成,或者由其他同氧化钇稳定氧化锆匹配的氧化物的复合材料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最进一步的改进,氧化锆基体为三氧二钇含量为5~12mole%的氧化锆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最进一步的改进,该传感器还包括加热器,加热器有加热电阻与加热层组成;加热器与氧化锆基体之间有供参考电极与空气连接的空气通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最进一步的改进,加热层使用导热性能好的氧化铝与氧化锆的复合材料制成。氧化铝的含量为5~40%。氧化锆为三氧二钇含量为5~12mole%的氧化锆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最进一步的改进,加热电阻由金属铂制成。电极也由金属铂制成。
基体可采用陶瓷流延等方法制造,电极和加热电阻可采用丝网印刷方式制备,多孔陶瓷涂层也可采用丝网印刷方式制备。
本发明的平面型氧传感器,用于测量混合可燃气体中氧气含量,工作温度范围在350~800 oC。本发明在单一敏感电极平面型氧传感器上,提高了氧传感器的稳定性,有内部自校准能力,同时有制作工艺简单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氧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体实例氧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采用图2所示结构,电极2和电极3的在不同空燃比下的电势。
[0007]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将本发明解释更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平面型氧传感器由氧化锆基体 1,二个敏感电极2,3及一个参考电极 4组成。氧化锆基体1的材料为氧化钇稳定氧化锆,二个敏感电极2和3均位于氧化锆基体1上。在二个敏感电极上,加上一层不同厚度的多孔,或者不同空穴的多孔陶瓷涂层 5,6,用于与被测气体接触,参考电极4均位于氧化锆基体1的另一面,用于与空气接触 9。二个敏感电极2,3分别与参考电极4电连接。
为了提高平面型氧传感器的灵敏度,该传感器还设置加热器。加热器由加热层10,11和加热电阻12组成,加热器和加热层10,11之间绝缘。加热器的功能是将传感器加热到350~800 oC工作温度范围。为了更好的导热,加热层10,11可以采用导热比较好的绝缘材料,如氧化铝,或者由氧化铝和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的复合材料制成。加热电阻12由白金制成。连接电极2,3,4的引线也由金属铂制成。
加热层10和氧化锆基体 1之间有设置空气通道9供参考电极4与空气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纳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纳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78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