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好氧颗粒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88471.4 | 申请日: | 2014-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0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戴之荷;孔令勇;贾万新;章伟民;李祖鹏;苏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4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刘继春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污泥 一体化 污水处理 施与 方法 | ||
1.一种好氧颗粒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包括进水管、曝气系统与排泥穿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柱形池体(1),圆柱形池体(1)中心设有锥形反应筒(2),锥形反应筒(2)外围设有圆筒形隔板(3),锥形反应筒体(2)为第一反应室(4),锥形反应筒(2)与圆筒形隔板(3)之间的空间为第二反应室(5),圆筒形隔板(3)与圆柱形池体(1)之间的空间为第三反应室(6);锥形反应筒(2)内设有水平布置的多层反应筒网板(7),第二反应室(5)设有水平布置的多层隔板网板(16),第三反应室(6)设有水平布置的多层池体网板(17),隔板网板(16)与池体网板(17)下面分别设置曝气系统(8),圆筒形隔板(3)底端与圆柱形池体(1)之间设有环形进水缝(18),锥形反应筒(2)底端设有水气混合短管(11),水气混合短管(11)连接有进气管(12),水气混合短管(11)下端设有圆台形进水腔(19),进水管(9)的出口水平设置且位于圆台形进水腔(19),进水管(9)出口安装有进水喷嘴(10),圆柱形池体(1)下端设有锥体积泥区(13),锥体积泥区(13)底部与排泥穿孔管(14)连接,圆柱形池体(1)内壁上沿设有出水槽(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好氧颗粒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应室(4):第二反应室(5):第三反应室(6)的容积比为1:3:7。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好氧颗粒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反应筒网板(7)、多层隔板网板(16)与池体网板(17)的网孔面积为100×100mm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好氧颗粒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过流网板网孔边长与制作网板的网绳直径之比为5~7,网板间距为100~200mm。
5.一种好氧颗粒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包括运行前活性污泥接种和优势菌种的培育与连续运行处理,其特征在于:
第一,运行前活性污泥接种和优势菌种的培育
在生化器连续运行之前完成活性污泥接种和优势菌种的培育,以双污泥短程硝化的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聚磷菌(DPAOs)为优势菌种,培育期内反应器曝气量控制在0.18~0.21m3/h;采用高负荷接种培育,闷爆1~2天,然后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当池中MLSS接近设计值2.5~4.0g/L之间,污泥指数SVI为70~100时,沉降比SV为20~30%,即培育成功;
第二,连续运行处理
使用设施为连续进、出水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水从圆柱形池体底部以进水喷嘴方式并使进水与吸入空气相混合;进水喷嘴进水压力控制在2.5~3.0kg/cm2,进水量0.1~0.2L/s,池内水流流速为0.2~0.3m/s;当带有一定压力的污水以高速通过进水喷嘴时,在水气混合短管周围将形成负压,从而将数倍于进水的活性污泥100~200%进行回流,向上流入第一反应室并通过多层水平网板,自上向下折流入第二反应室,在二反应室下部进行充分的第一次泥水分离,分离出的污泥部分通过进水喷嘴回流,剩余污泥沉积在较大容积的积泥区,通过排泥穿孔管排除池外;来自第二反应室的上清液,自下而上进入第三反应室,污水第三次通过多层网板最后流入出水集水槽;根据污水生化处理的机理和工况需要,通过调控空压机曝气量,在池内实现各反应室生化反应所需的溶解氧(DO)值在反应池内的分配;厌氧为0.01m3/h,相当于DO为0.1mg/L,缺氧量为0.05m3/h,相当DO为0.5mg/L,好氧为0.2~0.3m3/h,相当DO为2~3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847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