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换热器以及该换热器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89255.1 | 申请日: | 2014-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36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B23P1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热器 以及 制造 方法 | ||
一种换热器,包括集流单元,集流单元包括第一部件以及与第一部件相固定的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腔体;第二部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腔体,第二部件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三腔体的第一狭长孔;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贴合固定,并形成第一流通腔;集流单元还包括第一扰流单元,第一扰流单元与第一结合件和/或所述第二结合件一体成形,第一扰流单元自流通腔的外部向流通腔的内部凸起,第一扰流单元使第一流通腔的内部空间形成缩口结构;这样,通过板材冲压成形的集流单元可以降低集流单元的高度;集流单元内一体成形的扰流元件,结构简单,同时可以抑制集流单元内的流体产生气液分离现象,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以及该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属于热交换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空调行业和制冷行业迅猛发展,而换热器作为空调与制冷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需要根据市场方面的要求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微通道换热器具有制冷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耐压能力强等特点,能够很好的满足市场的要求。
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微通道扁管、散热翅片和集流单元,在微通道扁管的两端设有集流单元,用于分配和汇集流体。在相邻的微通道扁管之间设有波纹状或带有百叶窗形的散热翅片,用以强化换热器与空气侧的换热效率。在集流单元的内部设有隔板,可以将所有的微通道扁管分成若干个流程,合理分配每个流程的扁管数,以得到最佳的微通道换热器换热效率。
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的集流单元多为圆管形,与扁管装配时,扁管段插入的深度大,占据集流单元的部分流动通道,也会造成制气、液两相冷剂在扁管中分配严重不均;同时,在微通道换热器的安装高度限定的情况下,换热器的集流单元占据一定高度,导致换热区的面积减小,降低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可以降低集流单元的高度,并抑制流体的气液分离现象;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可以降低集流单元的高度,提高换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集流单元以及连通所述集流单元的扁管,其中至少一个集流单元包括第一部件以及与第一部件相固定的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靠近所述扁管设置,所述第一部件相对第二部件远离所述扁管设置,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组装,并形成第一流通腔,所述第二部件设置有贯穿的用于插入所述扁管的第一狭长孔;所述集流单元还包括第一扰流单元,所述第一扰流单元包括自所述第一流通腔外部向所述第一流通腔内部凹陷形成的凹陷部,所述第一扰流单元使所述第一流通腔的内部空间形成缩口结构。
所述第一扰流单元包括第一扰流元件和/或第二扰流元件,所述第一扰流元件与所述第一部件一体成形,所述第二扰流元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一体成形。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为所述第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的结合面向远离所述扁管方向凸起形成;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为所述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结合面朝向所述扁管方向凸起形成;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有贯穿的所述第一狭长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贴合,密封,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形成的内部空间连通,并形成所述第一流通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92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